引导、启发中影响孩子【宸宝宝独自在黟的第五天】


标签:
生活感悟随感随悟 |
分类: 温馨港湾 |
引导、启发中影响孩子【宸宝宝独自在黟的第五天】
【2015年4月14日】
今天,下班之后我却接宸宝宝,在碧阳大道的加油站旁,看到了小姑婆抱着宸宝宝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呢,我便问哪里来啊,我妹妹告诉我:带着宸宸去高岐家园玩回来呢。当我在的车子在妹妹的家的门口,停下来的时候妹妹抱着宸宸还有20来米的路,宸宸便从小姑婆的怀里下了地,一鼓作气地向我跑来,我对宸宸说:“慢点,别跑。”但宸宝宝依旧跑着,一直跑到我怀里,我抱着宸宸说:“去幼儿园玩了?滑滑梯了吗?”他没有做声,似乎有些不高兴。妹妹便告诉我:“别提了,上午带着宸宸进幼儿园玩了。下午午睡之后,醒过来吃了点面条,然后便又要去幼儿园里玩,但门卫不给进,于是也就在家园里的健身器材旁玩着,玩得不亦乐乎呢。后来,有家长来接孩子了,幼儿园的门打开了,宸宸便喊着向幼儿园奔去,但门卫还是不让进呢,小家伙精明得很,虽然话听不太明白,但知道是不让进幼儿园,便生气了,歪着头斜斜地望着门卫,就连我也不理睬了……”
门卫并没有错,但宸宸期盼的心愿没有达成,变脸、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想必在他的心里又一次经历了追寻梦想与实现梦想的历练。于是,我听了之后便告诉宸宸:“找个机会再让小姑婆带你去,要么下次我带你去!好好地去熟悉一下幼儿园,好不好!”他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随后,我用摩托车带着宸宸回家了,在和小姑婆临别时,让宸宸对小姑婆说:“再见!”到了家门口,下地的时候,宸宝宝告诉我:“我的腿有点麻。”便不愿下地,要我抱着,估计是带他的时候,腿坐酸了。来到院子里,我拿钥匙开门便将宸宸放下地来,这时候宸宸说:“腿有点麻,没关系!”那意思,似乎在告诉我带他回家来,坐车弄得腿有点麻了,辛苦公公了自己没关系的哦。听着宸宝宝用稚嫩的声音说着:“没关系!”心底里很是欣慰的,小家伙很懂事的,但我还是说:“是公公用车带你回家弄的,对不起哦!”宸宸连着说:“没关系的,一会就好了!”
进了屋子,宸宸说:“我想看《白雪公主》。”我一边放下包包,一边说:“我们不看动画片,去放风筝好吗?”他眨了眨眼睛,似乎不愿意去。“是不是想让舅舅带你去啊?”他点点了头,于是我便打开电视从动画片里找出《白雪公主》给他看,宸宸便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利用这机会,我便进了厨房开始准备晚餐了。这期间每个3、5分钟便会来到厅上,看看宸宝宝陪他一起看着……等到儿子下班之后,回到家中便对宸宸说:“宸宸,我们放风筝去,不看电视了。”宸宸便高高兴兴地与舅舅一起去八漳的空旷处放风筝去了。我此时才可以,一心一意地做晚饭了。这些日子,每天都会变换着宸宝宝的食谱,粥每天都有不同的五谷杂粮参和着,汤每天都不一样但这是必须的,今晚是宸宸喜欢的好烧明虾、猪腰豆油汤、外加一个苋菜。O(∩_∩)O哈哈~,也算是荤素搭配吧,晚饭的时候,宸宝宝坐在餐桌上,自己从盘里拿着虾子吃着……
晚饭过后,我们便征求宸宸的意见,一起到灯光球场去走走,他答应了。但提出一个要求:“舅舅也去!”舅舅说:“宸宸和公公、婆婆先去,舅舅有事一会儿再去。”宸宸似乎知道舅舅不会去的,眨着眼睛但还是跟着我们一起走出了家门,路上我抱着他,宸宸便要婆婆追赶着我们,然后又要婆婆抱着让我追赶,来到灯光球场之后,他一下地便又是奔跑,全然不顾地不平、会摔跤,婆婆只好不停地提醒着“慢点、别跑!”并紧紧地跟在他后面。今天是周二的晚上,来这里玩耍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只有我们仨。过了不久来了一个奶奶带着孙子来玩,再过一会周老师也带着外孙来了。三个小家伙都一样的奔跑着,但宸宸喜欢和比他大的小伙伴玩,便在那个奶奶带着的孙子在一个健身器材上玩着,一打听老奶奶的孙子比宸宸大9个月,在玩耍的过程中宸宸用手打小哥哥呢,于是我们便说:“宸宸,不可以打人的,打人的孩子就不乖了。你们一起好好玩,快向哥哥说对不起!”宸宸忸怩着不肯道歉,倒是小哥哥和小哥哥的奶奶说:“没关系,没关系……”宸宸也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在相互的理解中,两个小家伙一起玩了起来,孩子大一点就懂事一些,也会玩的,宸宸便学着小哥哥做同样的动作,一起玩着。孩子,就是如此的,他们的行为存在着随意性和多变性,此时就需要启发诱导孩子的言行,教会孩子必要的言行规范,在交往中要和睦相处,彼此相互理解,这样就能开心并快乐着。小哥哥跟着奶奶回去了,我们还呆了一会儿便也返回了。
到了北门桥,婆婆带着宸宸还去了玩了一会儿,我直接回家了。当宸宸回到家中时,居然骑回来一辆儿童电动车,我惊诧地问:“哪来的电瓶车啊?”婆婆说是“樱桃的外孙的,宸宸看到要骑呗,还骑回家来了。真是……”孩子,各方面尚未成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想一展身手的,全然不顾是谁的物品,这时就需要大人出面协调,也需要和孩子讲讲道理。孩子虽然认知各方面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我们不可以低估了孩子的理解水平。这不,回到家中之后,他对婆婆说:“我要吃香蕉。”还来一句:“我最爱吃香蕉了。”但是,宸宸从外面回来之后,就没有洗手的,婆婆、舅舅让宸宸先洗手再吃香蕉,他就是不答应,一再说也没有用,就是坚持要不洗手就吃香蕉。我便抱起宸宸向卫生间走去,要他洗手,边洗手边说:“你看,小手漆黑的,好多灰,有很多细菌的,不洗手吃东西会生病,到时医生会让你吃药打针的……”此时,宸宝宝一句也听不进去,哭着闹着,洗好手之后连他自己说的“最喜欢吃的香蕉”也不吃了,表现出“拧”来了。也许我强抱着他去洗手,有着明显的强迫意识,让他产生了强烈逆反来了,所以连香蕉也不吃了。细细想来,也许这样的“强”处理,不如来一个“冷”处理得好,因为常洗手的习惯培养,还是需要“明道理、有方法、促定型、养习惯”为上上之策。
好在宸宸哭闹了一会儿,也就过去了,但作为我们大人来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精心呵护,加倍疼爱,但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引导、启发中逐步规范孩子的言行,细节中不断关注并反思、改进、提升,从而促成那种“水到渠成”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