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完善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3-12 14:13:24)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完善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立伟

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的确,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 完善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着力点成功的数学教学必定也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现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细节,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教学细节,确保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却不考虑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预设,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累,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每一个教学细节。可以说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教师只有在备课中想到了这些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1、激发兴趣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们指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教师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并经过用心思考,才能在激发学生兴趣上精心创设出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圆周率后,思维已显出疲劳状态,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歌谣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山巅一寺一壶酒   尔乐苦煞我    把酒吃    酒杀尔    杀不死     乐尔乐

这样的一个细节设计一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兴致勃勃,来了精神头。学生自然能够很有激情地投入下面的学习。

2、创设情境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时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时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所预设的效果。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一上课老师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同学们听了都笑。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了吗?同学们都说能。不少学生不由自主地讲起来。老师又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说不能。老师说,那为什么呢?学生说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老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学生说无数次。教师说,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 这种教学细节的创设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探究活动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对探究活动的环节和时间的调控等都要进行协调,这些都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预设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从中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时,有一组学生提出质疑:“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而教师巧妙地反问到,若把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的容器,想像是实心铁质的物体,我们又该怎样算出它们的体积?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这时课堂又活跃开了,小组间又探究起来。为此,课堂教学既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又要课中教师适时调控,确保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4、课堂提问要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教学的艺术就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使提问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提问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中,教师通过投影仪出示一个月饼图,说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师指着闪烁半个月饼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再让另外半个月饼闪烁。生:也是这块月饼的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精心设计提问,创设浓郁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二、灵活利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教师要灵活利用动态生成的细节,创造出新的火花。

1、在学生回答中捕捉精彩细节

学生质疑、反驳、争论是当今数学课堂上的有效环节,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洗耳恭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数学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推导办法进行讲解: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教材上的推导办法麻烦,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说书上的办法麻烦而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说:聪明的孩子说说你的办法,并作出倾听的姿势,看着老师的架势,学生都认真起来。那个学生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师生听后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一细节的捕捉,盘活了整个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2、在学生操作中捕捉精彩细节

教师要抓住学生动手操作时机,观察学生操作的情景,教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看看你能摆出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教师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学具多种多样,摆出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摆座房子的,有摆一朵花的,有摆两个三角的,有摆树叶的,还有摆松树的……教师抓住这些细节,灵机一动说:同学们说一说,你用几个什么图形摆出了一个什么图案?学生热闹起来,数的数,说的说,有的说我用7个圆片,摆成了一朵花;有的说我用6根小棒和一个三角形摆成了一座房子;有的说用6个纸条摆成了一条船;有的说我用5个三角和2根小棒摆成了一棵松树……这样教师的观察——捕捉——顿悟——激发,不但使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而且形成知识表象。

3、在课堂练习中捕捉精彩细节

作为一堂数学课,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在课堂练习中捕捉非预设的教学细节,使教师毫无精彩可言的教学环节变为精彩延伸的环节。例如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有一个老师设计了一道应用题:有一小组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组的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同学列出算式10×6÷5-10=2(棵)但有几个同学的解法很独特:10÷5=2(棵)。教师把这种方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给予否决,认为道理讲不通。教师说:这样解有没有道理?大家应认真的思考,互相交流。有的同学说:6人的任务5人完成,这 1人的10棵任务必须平均分给5人来栽,因此10÷5=2(棵)就是实际平均每人多栽的棵数。另一同学补充说:这5人不但完成了计划每人应栽的10棵,而且每人多栽2棵正好共栽了(10+2)×5=60(棵)与提意相符。此时多数同学点头表示理解了。教师又让一同学说说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6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5=2()。教师最后说:显然解法10÷5=2(棵)的思路完全正确,而且简捷,有独创,高招。同学们应该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教师的这一细节的捕捉——交流讨论——总结激智,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生成自觉的求异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课前预设的,也有动态生成的。但只有在精心预设中随机捕捉中完善教学细节。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