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初春时再赴永康·游东山头村长城


分类: 散文杂记 |
羊年,初春时再赴永康·游东山头村长城
【2015年3月7日】
吃过面条之后,朋友及家人告诉我们,离从川塘再往里走3、4里便到了东山头村,那里有长城呢。我听后很是惊讶:长城,是我国古代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我曾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站立在八达岭长城的烽火台,看到蜿蜒的长城修筑在关山险峻,层峦叠嶂的山头,不由地响起小语教材上的《长城》,不由的赞叹无比。也曾到过嘉峪关,那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登上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之间,脑海里仿佛听到了古战场马蹄飞扬,硝烟四起的呐喊之声,又听到了城墙下驼队浑厚悠扬的驼铃声……只是不知地处中华富庶之地的东山头村何来长城啊?于是,朋友便让其妹夫开车引领我们去游览东山头村的长城。
当我们来到东山头村,才知道这东山头村的长城,其实是刚刚兴建的“新长城”,是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园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开发旅游而建设的长城,而且是属于东山头村私人兴建的游览工程长城。一进入东山头村,便可以看到一幢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东山头村文化宫。该建筑投资480万元,据说是在村民旧房子的地基上建起的标志性建筑,其分上下两层,用料讲究精良,做工精细,大门左右两侧镌刻有大幅“忠、孝”二字,且在文化宫的大门上檐悬有“源远流长”,想必是给予该文化宫及该村以“忠孝”为主题的文化内涵吧。这也让我想起了浓浓的古徽州文化又何尝不是以“忠孝”为主题,且影响久远而浓厚?
步入文化宫内部,仿佛回到了徽州古祠堂一般,分为三进下厅为村民休闲、议事、观戏之处,摆放着数张八仙桌和多条凳子,墙上悬挂着东山头村和文化宫修建简介;二进是天井,站立在天井中央抬头四望,二楼栏杆均画有精致的壁画,每一幅画都有着经典故事;三进是戏台,台上还悬挂着“热烈庆祝东山头村建村100周年,东头山文化宫落成”的背景,可以想象其庆典很是隆重热闹的。东山头村,建村不过百年历史,住户也只有120户人家,人口不过400,主要居住着曹、俞、吴、姚四姓氏,如今整个村可谓步入了富庶的小康生活。该村的村民秉承祖先不畏艰难,艰苦创业,耕读持家,团结互助,和谐共存的传统,让整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住房大多是四层以上的楼房。2007年冬,村民曹跃进发起并输巨资赞助对东山头村开始老村改造,历时三载余,所有的泥瓦房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新房子。昔日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从文化宫的边门出来之后,我们看到了一幢六层别墅,据介绍这便是曹氏别墅,其依山而建,每一层皆有出口通向山上,并连接着长城。在房子的下边便是曹跃进四人兴建的东山头村长城的入口处,我们依长城台阶而上,长城以山而建,且以“丁”字型走向,从字底上去,便有一亭子,左右可以攀爬。站在亭子中央,左边可以看到城墙环抱别墅,别墅不远处建有水池,水池便有供游人歇息的休息区,山坡上有几处亭台楼阁,掩映在漫山苍翠的松柏之中,鸟语花香,赏心悦目。而在右边举目远望,一幢幢楼房,一片片田野,330国道和高速路上车来车往,还有远处的绵绵群上尽收眼底。
我们继续在长城上游览着,不一会便来到了一座四层的红色楼阁。它建在山顶的最高处,整个楼阁都是红色,上面画了各种图腾。楼阁里面有木梯直通楼顶,虽然有些窄陡,却给人一些刺激感。登上楼阁的最高层,远处高铁桥墩犹如蜿蜒的巨龙伸向远方,长城在山上顺山势蜿蜒起伏,再看山脚下的村落点点,满是春色。离开此楼阁之后,便依山而下,来到了烽火台和酷似天坛的楼阁,只是还没有涂上油漆呢。随后我们穿过烽火台下的通道,便来到了水池边此处建有铁索桥,可知道曹氏别墅……
离开烽火台之后,我们便回到了“丁”字字底了。从长城上下来,我的心底里暗自赞叹:东山头村人的大气和睿智,也感受到了此处农村的巨大变化!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中极富创新的一代新人,在自身富庶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个村子所有村民的生活品味和人文景观的提升。站在东山头村长城的脚下,我回头再远远望去,东山头村的长城非常的壮观,但更壮观的是东山头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