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你,想起了那些年……


标签:
生活感悟随感随悟足迹点点 |
分类: 往事如烟 |
看到了你,想起了那些年……
【2015年1月14日】
今天三九的第六天,但没有阳光,是一个阴天,可气温并不低,颇感今年的数九寒天并不是那般的冷。在办公室里读书、爬格,开始编撰2015年《家校园地》第1期,将其作为寒假安全特刊呢。正在编辑的过程中,渔亭小学叶秀红老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看望我,她一身红艳艳,透着喜庆,但感觉到她感冒了,鼻子阻塞着呢。于是,跟她说得多多保重,注意身体才是,这样的季节里稍有不慎便会得感冒的,随后又询问了她母亲王老师一些情况。她们母女都是我多年的同事加好友呢,叶老师的到来,让我想起了那些年亲身经历的往事……
1994年9月,我告别了奋斗了13年的洪星小学,来到了被称为“七省通衢”的黟县南大门的渔亭中心小学。那时新校园教学楼已经矗立在漳河西岸,但配套设施并未完成,所以师生依旧学习生活在盐街老校园里。南北两排平房,便是教室了;东面平房有着一个圆门小院子,这里是教师的生活区;生活区的对面也有着一幢平房,那里有一间教室、两个房间,紧挨着隔间平房便是学校的简易食堂了。走读的教师和部分远道的学生,中午便在食堂里用餐。校园的中间便是操场了,当时渔亭中心小学的学生有近600人呢。师生们便学习生活在这方圆不过数亩的校园里,大家朝夕相处,却也其乐融融。当时我来到学校之后,我和王老师带一个班,她带班主任、任数学学科的教学,我担任该班语文学科的教学,两人彼此搭班,相互理解、照应着,学校的事务杂乱,更多的时候是王老师在班多一些的。
1995年新学期开学,一年级新招学生有72名,分两个班教室不够,在一个教室里教学,教室又装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硬逼着要启用新教学楼,只是教学楼经过了验收,但新校园的围墙、厕所都没有兴建,操场中间还有两个很大的“窟窿”,因为在新校园区的下面蕴含着大量的清水沙,所以在兴建教学楼的时候,来了一个就地取材便形成了如此大的窟窿,其他的生活设施就更不要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坚决抵制启用教学楼,倘若如此师生的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当然师生的学习生活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经过多方协调,采取暂时继续在老校园上课,新校园抓紧施工,在满足师生基本学习生活的条件下,再进行学校的整体搬迁。而就在此时,刚开学的9月份天气异常炎热,一年级新生呆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奇热无比,无奈只好将一年级新生分成两个班,然后才去轮流上课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一个班上学一天,另一个班便放假在家,以此度过炎热的“秋老虎”。随后,新校园的未完成的配套设施,也渐渐地完成了,便采取了一个缓冲的办法,那就是上课在新校园,生活在老校园。如此一直到96学年度,学校才正式完成整体搬迁。
1996年春夏季节,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曾记夜里洪水漫过了河堤,渔亭老街、盐街都可以乘船了。老校园里看到洪水渐涨,住校的老师们顾不上自己房间里涨水,而是大家齐心协力集中搬运学校的仪器设备,以确保学校的财物不受损失。当时我儿子已经睡了,而我的房间里的床铺居然浮动了起来,将老美吓了一大跳赶紧抱着儿子,无暇顾及房间里的物品。此时,我与时景老师一道,带着手电摸黑趟着已经到了大腿的洪水,来到了新校园查看险情,只见洪水已经漫上教学楼一楼走廊了,其他状况还好。我们又折回老校园,此时接到上级电话,告知上街的住户居民得采取撤离措施,于是我们男教师便护送女教师和子女到新校园过夜,男教师就只能守夜无眠了。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洪水退去到处是一片狼藉……
从1995学年度开始,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悄然掀起,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便在渔亭中心小学掀开了。作为农村小学,探索素质教育之难可想而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唯有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行。于是,在渔亭中心小学的教师中,掀起了学习课程改革的高潮,集体、个人学习相结合,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入调研活动,相继召开了“素质教育座谈会”、“渔亭镇知名人士谈教育”等会议。在学习中分析、研究、探索课程改革的出路,不仅如此学校还率先组织全体教师赴芜湖育红小学参观学习。学校提出了“四全三以”的总体设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全程管理,全面提高质量,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动力;明确提出学校各课程改革总体思路为学校“全面+特色”,学生“合格+特长”,教学“课程+活动”,教师“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学校常规管理系列制度,以确保学校课程改革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并在学校内部推行教育教学奖惩制度。由此,学校的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1997年全市“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观摩会暨研讨会”在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市和县域内的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市县教育局及徽州师范学校的领导亲临会议指导。
渔亭中心小学在探索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不断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每年的全县教育教学评估中总是名列前茅,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校操场整治一新,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秩序井然,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工作和家长学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学校还在此期间,兴建了教师宿舍楼,学校食堂等,师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8月,我离开了渔亭小学,被调入碧阳中心小学小学任教。每每回想起在渔亭工作的那些年,辛苦着但也快乐着,付出着却也收获着,这里曾留下我的足迹,这里更有与我并肩前行的同仁,忘不了前行中结下的深情厚谊,还有那绵绵不断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