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教学复习课怎么上才最有效

(2014-12-23 20:54:0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转载]小学教学复习课怎么上才最有效
一、明确对数学复习课的认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 、“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 ,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理,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减少记忆负担,防止遗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目的。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分为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

二、有效复习课的一般模式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我们认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教学。

第一环节:引——创设情景,再现知识

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复习课伊始,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复习的愿望,或直接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一般此时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然后提出要求,寻找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二环节:理——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理” 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能力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列表式、摘录式、问答式、树状图式等,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择优选用,也可让学生体验整理方式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认为较好的方法整理。整理的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小组整理或各人整理后交流展示的方法。对此环节教学的建议:
①梳理归网。这是学生自主或合作,通过分类、比较进行整理归纳的再加工过程,可以当堂完成,也可课前准备。
②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这里需要教师的调控。学生整理可能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