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末冬至时……


标签:
生活感悟随感随悟 |
分类: 随思随笔 |
写在岁末冬至时……
【2014年12月22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就这么匆匆流逝。周末闲暇,灌香肠、煮晒南瓜干……,一转眼已到岁末,冬至,也就随即而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人们常说:过了冬至就是年。然而,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本不会再急切地期盼年的到来了,新年的来到,也预示着又年长了一岁;再说因为过年的压力,也还真不小呢!只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剪不断、抛不下的情结,更有着那么一种人情世故、亲情难舍,故犹固守着那份虔诚——真心实意地对待过年。而今传统的过年过节中,洋节日也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来势汹汹,大有替代中华传统节日之势。
毋庸讳言,如今忙碌的人们大多已渐渐淡化了过节的情趣与氛围,以致于端午节都快被韩国“抢”走了,圣诞节大有“替代”春节的势头,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是特别的重视,倒是那些中老年人还时时记得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且每每于真正意义上去张罗一番。不管怎样,年总是要过的,其他节日也同样不可遗忘,那些传统而美好的东西更不能丢失,我们必须握好“接力棒”,豁达地尽好节日里应尽的心,做好节日里应做的事。
冬至节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岁末节令。与其他传统节日所不同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竟然没有庞杂斑驳的人文典故,也极少妙趣横生的奇闻传说,但有一个习俗,倒足以一提,就是其前三后四的几天日子里,须去为祖坟上上泥;就是公墓,人们也要用手捧上几撮泥,做成一个圆锥状,并放些烧纸,以示纪念。据说,真正的冬天到了,上坟泥就是给已故者盖被御寒,安暖过冬。有些地方有吃饺子或吃汤圆的风俗,寓“暖胃驱寒”之意,也有着进补的习俗。只是由于地域习俗的差别,南北有着不同的做法,不管是冬至“上坟泥”,小年鸣炮“烧纸钱”的习俗,都是对祖辈亲人的缅怀,寄托饮水思源的感恩情怀,至今还一直延续着……
如今,我的父辈都一一走了,自己成了一家之主了,更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承担着。有人说:人走了,一切都随之而去。但我并不这样认为,祖辈们一定有可以让我们继承的美好的精神品质;哪怕是他们生前微小的一个闪光点,也足以让我们学习和纪念。也因为如此,时至今日我们家一直延续着,一年三次在坟头墓前除草、培土,或者仅仅是片刻的肃立与祭祀,都是对祖辈先人遗德的追念和敬重,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冬至添岁,夜最长,数九天气天更冷;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冬至是个寒冷的节气,但只要心中时刻存有的那些虔诚,就一定会温暖自己,也一定能温暖他人。今天,这样的日子,又是如此的寒冷,自己的心底里依旧撑起一片晴空,掬来一缕阳光,扯上一道彩虹,从心底里涌动起一腔暖流,携手美好,放飞梦想,一路前行,并走向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