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不亦乐乎……


标签:
情感随感足迹点点教育 |
分类: 随思随笔 |
朋友来,不亦乐乎……
【2014年9月17日】
今天,一早便来到了学校,到了学校之后学生已经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校园,但学校的前后门都只有门卫迎接着学生的到来。看到阳泽楼上的电子屏幕,滚动着欢迎教师来到学校参加“黄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暨省赛选拔活动”标语,但电子屏幕依旧存在显示的问题,让标语变得支离破碎着呢。该活动将在我们碧小隆重举行,上午参赛教师报到抽签,下午比赛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山区四县的一线教师将同台竞技,展示各自特色。同样也为大家相互学习,一同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区四县的教师陆续来到学校之后,也有着一些学校的领导十分关心本校教师的参赛情况,亲率自己的团队前来参赛,或者是带领本校的教师来听课学习。这些都足以体现了这些学校的领导,十分关注本校教师的成长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实作为学校的领导,关心教师的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为教师成长搭建起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在各种平台上长足发展,迅速成长,看似极为普通之事,但却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是注重人的发展,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唯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啊!
在来自三区四县各校的领导和老师中,有好多参赛的年轻教师不是很熟悉,颇感有些陌生的,但是看到各校都有着好多的年轻面孔,充满朝气、活力和激情的年轻教师,很是欣慰的。因为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新老交替后人辈出啊。当然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难度和力度。说到教师的成长,也许有着不同的成长之路,但说到底无非是这样的三条途径:
一是教师个人的执着和努力(关键所在)。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必须经历这样的环节:适应教学,站稳讲台——承担教学,站好讲台——胜任教育教学,成为学校的多面手。都说内因起着决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个人必须定目标,勤学习,肯钻研,善积累,多实践,勤动笔,勤总结。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在自己不懈地努力下,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二是教师身边同事的帮衬和扶持。我们每天在学校里,总是有着好些同事在身边,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工作年限不尽相同,各自的学识、能力也更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我们身边的同事的工作作风也是迥然的……作为教师只要是“有心人”,汲取营养便无时无刻,无所不在了,甚至同事的一句闲聊也将为自己提供值得学习和借鉴之谈。另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学校的同事,对身边的同仁应该倾其所有,倾囊相助,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如此一般甚为不妥,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三尺讲台也不例外,担心自己会“输”给他人。其实不然,教学相长,各显风采,师者不必担心超越自己,能有人超越自己,则自己就是“超越”之基石,又有何不可呢?
三是走近专家,领会大师的智慧。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有智慧的启迪,有大师的点拨才是。换句话来说,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走进专家和大师,领略的他们的风采和教育睿智,能为我们点燃扬帆远航的明灯。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改经验的风起云涌,我们会如同无头苍蝇“情迷香江”,不知所措。倘若学校领导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走近大师的平台,哪怕有着一点点的心灵感悟,一丝丝的激动不已,那也是值得的。因为大师的教育智慧,促动了我们的心灵啊!
这些来自三区四县的领导和教师中,也有着我熟悉的面孔,有着我曾经多次交往的好友。他们百忙之中来到我的办公室,看看我,和我聊上几句,哪怕就是一声招呼,也足以唤起曾经的记忆,更何况其中不乏有着交情的好友呢?对这些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朋友,我总是热情地接待着他们,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着 “朋友来,不亦乐乎!”其实,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维系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无外乎“亲情”和“友情”,前者是对亲人的眷顾和善待,更有“百善孝为先”;后者是对朋友的眷恋和珍惜,因为“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
人生在世,倘若失去亲情,抛下友情,那这样的人一定是无情无义之人,也一定无立足之地,会遭人嗤之以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