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中午,我来炒面……


标签:
生活感悟杂事随记美食情感 |
分类: 日记点滴 |
周日中午,我来炒面……
【2014年9月14日】
日前,儿子从我老姐家里带回了好些菰笋,老M和儿子都说:哪天炒面吧,否则这么些菰笋会吃不完的……听后便放在心里没有做声,殊不知说起来很是容易,做起来难啊。其实,“炒面是一项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很是繁杂得很,光是切那些菰笋就得费些时间的,每天得上班时间上不容许的哦,再说即使放晚学后有些时间,但晚上吃炒面也不太好啊。
每次炒面的时候,我便会想起儿时,母亲常常唠叨的一句话:“炒面,是一项工程。”那时,一方面是因为生活窘迫,炒面所需的材料难以准备,光是面条就得花去好些“粮票”,还得有些肉、油,而这些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里,筹备起来真可谓是很难的,只记得我们要炒面总是在清明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着较为便宜的春笋呢。另一方面是因为炒面前的工序较为繁杂,所有的食材都得先切片,再改刀切成细丝,一样样都得花费好长的时间的哦。现如今,炒面的食材倒是极易获取,却只是工序过于繁杂,还有就是炒面时“油”用得很多,在当前少油少盐极为流行的日子里,炒面也似乎还是“一项工程”的哦。好在这些年里,我们家一直保留着清明节时食炒面的习惯,也许是铭记母亲曾说过的“炒面是一项工程”吧!
今天是周日,中午我来炒面。大家都知道:徽州炒面是一项传统的小吃。只是现如今街面上的小吃摊上的炒面,改变了一道工序要么将面条入水煮过六成熟,要么将面条蒸熟过了,如此一来味道却不同地道的徽州炒面。还有就是小吃摊上的炒面,也不会用一些食材菜料作为佐料的,最多只不过是一些葱花增加香味而已。而地道的徽州炒面,面条是不经过用水蒸煮这道工序,是直接在锅中炒出的。这样炒出的面条,和着各种菜料,喷香且有韧劲呢。
炒面所需的菜料,主要是要用那些经烧煮而不易烂塌的食料,如鲜笋、菰笋、包菜丝,肉丝之类的。而今天的炒面,所选的食材主要就是菰笋了,首先得将菰笋切丝,在用豆干、水发香菇、红辣椒若干也切丝备用,再将新鲜的半瘦肉,少许火腿肉均切丝。事先准备一汤碗,在其中搁些盐、酱油、水泡开洋等。锅中油烧热,下蒜末待香味出再下肉丝溜炒之后捞至盘中待用。将锅中之油捞出一些,放在汤碗内;再起油锅,下菰笋、香菇、豆干煸炒,并盖上盖稍焖片刻;利用此机会在汤碗内加开水适中(看面条多少而定),并在碗中加味精、黄酒若干,搅拌使其碗内佐料溶解成汤汁。打开锅盖,将锅中菜料翻炒后,将生面松散地铺满在菜上,将碗中的汤汁分一、二次均匀地淋在面条上,盖好锅盖,用旺火烧至蒸汽四溢,满屋飘香。此时,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地掌握好锅中汤汁基本挥发却又将尽未尽之时,打开锅盖用筷子将蒸熟的面条一一抖散,并倒入盘中的肉丝,将菜和面一起翻炒,随后再加些红辣椒、韭菜或韭黄少许均匀翻炒。即成了。此时,只见锅中炒面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入口柔软润滑,油而不腻。若配上一碗香油醋汤,则更是回味尤佳,一则有助消化,二则饭后不渴。
大凡徽州炒面,大概之工序便是如此一般,但其中有两个关键之处,便是——吃准咸淡,掌握火候。中午时分,儿子从屯溪回来了,一进家门便闻到炒面香味,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而老M却吃过早饭之后,便去地里收割芝麻了,直到1点钟方才回家,品食起今日的炒面也连连说不错、不错,同样也咽下好些……
此时,才知道那份辛劳,那“一项工程”,无非是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