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5,周日在家的感触……


标签:
365足迹点点杂事随记生活感悟杂谈 |
分类: 日记点滴 |
周日在家的感触……
【2014年1月12日】
今天是周末,绵绵的冬雨停下了它的脚步,虽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水气,地上也是很潮湿的,但没有了淅沥沥的雨滴了。离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人情世故还是需要处理的,尽管需要厉行勤俭节约,但亲情、友情依旧不能停下往来的脚步哦,O(∩_∩)O哈哈~,昨日就买了几份送节的物品,只是我没有管而是美珍和儿子一起采购的。今天,早饭没有吃便去了逛逛菜市场,多少采购一些可以放下的食材,以便过年的时候使用,没买几样东西一下子花去了好几百元钱呢,有些食材的价格明显的上涨了,接着绕马道路去老叶店里买了两条烟,又去了几家土产店询问有无装冬笋的盒子,最后还是在文胜土产店买了20个,得5元一个呢,而就在此时碰到了好友航达公司的叶总,看到我买笋盒便问我能不能买些冬笋,也去拿去送人情的,我便答应了。这一切处理好后,便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半路上碰到了老领导方老师,他关切地询问了个人工作、生活等诸方面的问题,就在路边坦诚的交流着,汇报着……好在都是从事教育多年的人,彼此都心系教育,关注教育,理解教育,真得感谢方老师!他,这些年一直关注着碧小的发展,也一直关心着我的点点滴滴……
中饭之后,准备上网去写点东东,结果电脑居然打不开呢,真是晕哦。无奈只好电话请小叶来帮忙看看,居然是软件丢失了只好用启动盘重新安装,一些资料瞬间便没了,真是晕倒却也无奈的很。洪星的学生加老友给我专程送来了请代买的冬笋,我付了钱之后一再表示感谢!真是不好意思的哦,大老远的很是麻烦啊。随后招呼叶总来称50斤,云哥60斤,剩下的得自己加以处理了,但这也是必须的!突然,手机想了一看是座机的电话,很是陌生的,声音也一下子没听出来呢,细细一听才听出来,是方笃武老师的电话,告知我呆会来我家坐坐,我很是惊讶也很是欣喜,便在家里等着。方老师是专程给我赠书来的,早已听说方老师出了一本书稿,只是没有亲自拜读,而今方老师亲自给我来一本。手捧方老师的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封面上方老师神采奕奕,面带微笑的生活照和《我的人生风雨晴——大周山的记忆》。书名不用“情”,而用“晴”,让我的脑海里立刻冒出了“莫道人生总是苦,风雨过后便是晴”,因为还没来得及拜读方老师的大作,而仅凭刹那间的感觉,足见方老师无论是为人师,当校长,还是从政为官,心底里始终都是平静而淡定面对,所以心藏“晴”字乐观自信勇对人生!扉页上有着方老师亲自签名,在老领导、老前辈面前哪敢承受“指正”,唯有静心恭敬拜读,以反省自己人生轨迹。我一方面向方老师深表谢意,另一方面也表态一定好好拜读,好好学习!送走方老师之后,在自己的心底里激起了一层层涟漪……
晚上,在电脑前看着以往的资料,随后整理写下了只言片语:
说碧阳·恋碧阳·更为我碧阳
黟县碧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虽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几易其址,数更其名,却始终不忘“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坚持以绿毯为大道,以阳光为目标,实施“至善以为归,普及以为量,体格人格,两辂齐驱,学科术科,双轮并运;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经国大猷,于斯发轫”之教育理念,养成的是“兢业从事,日起有功”的良好习惯。百年历程,碧山之阳,春风桃李,无限芬芳,蕴涵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之真谛——真、善、美。时至今日仍需继续传承、弘扬光大!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教育固然传授知识,但知识只具有工具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说:“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萤火。”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自然造化的最完美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扣住我校之名“碧阳”——碧,绿色,象征生命;阳,太阳之光,乃是生命万物之源。以生命化教育作为核心理念,站在人文社会科学总体脉络里去定位和思考教育,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注重对生命的点化、润泽,对孩子的尊重、宽容、成全。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条件适时利用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知识开启智慧,用智慧获取知识和赋予知识的生命意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润泽生命,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而实现教育因为对人的肯定和成全才能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学校才能成为人的学校。“碧文润智,阳泽仁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意在祈盼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碧山之阳”教育人性的光辉之中,用生命教育来唤醒孩子心底的柔情,认同生命尊严的多元化,学会生存,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懂得感恩,促成每个生命都能得到成全。
中国人的第一追求就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何为君子?孔子说过:“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有“仁、智、勇”三方面。“仁”里有两个人,就是要爱人,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所有值得你去爱的人,更要懂得感恩。这是君子要具备的第一点。君子更要有智,要知识渊博,做到真正有才的人,对什么也不迷惑。当一个人具备了仁爱和智慧时,若他没有勇,他仍不是一个君子。君子还要有勇。勇并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武功高强。而是内心的勇,就是自信,沉着和镇静。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要有勇气接受困难,挑战挫折,一定要有内心的勇。这样仁+智+勇=君子。此乃我校创立之时的校训,时至今日仍极富现实教育意义,可以说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谋而合。在这基础上根据现如今学生的特点及现状增加了“诚”,“诚,信也”。《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社会发展到今天,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同样也是教育之重要方面之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时刻牢记碧阳小学的校训——“仁、智、诚、勇”,读懂它,铭记它,践行它,让它伴随着我们走向未来!如果你没有仁爱之心,现在就去爱所有人;如果你没有过人的才智,现在就努力学习;如果你没有诚信之心,现在就言必有信,以诚为本;如果你没有内心的勇,现在就磨砺一个坚强的心。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黟县碧阳小学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2006年10月在点燃百年华诞蜡烛的时候,在闪耀的烛光里回望百年历程,我们不感到遗憾,因为我们不仅努力了,而且创造了那段值得骄傲的历史。在闪耀的烛光里展望未来,历史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现如今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新的起点: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四个一流”不仅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行动,也是全县人民的期盼和希望,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历史告诉现在,让现在预示未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深信:黟县碧阳小学将传承碧阳历史,弘扬碧阳精神,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团结协作,克难而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黟县碧阳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