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引三读  提高效率

(2014-01-03 21:21:31)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四引三读  提高效率

                   

    阅读课讲什么?怎么讲?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更是个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曾走过不少弯路:或把阅读课上成一味讲读分析课,或上成单纯凭空感悟课,不左即右,走了极端,失了效果。

    那到底该如何把握呢?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认为最基本要做到“四引三读”。

    1、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读与思考。

    文章的特点不同,表达方法各异。如故事小说之类的文章,往往是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抒情性的文章则往往先从景物、意境衬托人物的心情,从外部表现到内心活动,人物的感情由浅入深。写景状物的文章,则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发展、变化和联系。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首先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去考虑文章字、词、句、段、篇的联系,去考虑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紧扣课题抓思路,许多课文是以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做题目的。这些题目中的许多题目又都是稍加解释提问,就会引出作者思路的。

    (2)抓思路统帅字、词、句、段、篇。要抓住重点词句和段落分析讲解,使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特点去阅读思考。

    阅读教学,教师要抓住篇的特点讲,即抓住一篇课文中几个部分的共同特点讲。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同类课文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抓住段的特点讲。在一篇课文里,作者对于整篇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往往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便更好地表达中心。因此我们教学时,对课文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必须抓住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读。而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来决定的。

    3、引导学生抓住每一课的重点进行阅读思考。

    从篇的角度来看,凡属记叙文,它的重点一般都在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从段的角度看,它的重点往往落在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或意思含蓄深刻的词句上。鉴于这种情况,讲读理解时,一定要抓住重点段落层次,抓住重点词句。

    4、引导学生在对词、句、段、篇理解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教学结构是从整体认识开始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最后达到对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的统一理解。从形式上看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又回到整体。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促进学生认识过程的能动地飞跃,阅读理解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有重点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

    5、注意对学生的“粗、精、细”三读的阅读指导。

    粗读能大概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路。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记号画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句。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下述四读:比读,比较所学的异同点;联读,回头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工作;续读,做完练习,再回头看教材,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或在书上眉批、尾批、旁批。教师教学中实现了指导学生阅读的这一系列活动,就起到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达到了讲是为了指导学生读和练的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讲。

    阅读课讲什么?怎么讲?总的来说是:学生懂的不讲,若学生读和练需要、发展智力培养理解能力需要就讲;学生高不可攀的知识可以暂时不讲。讲的方法要用启发式,要善于比较,开阔思路,导以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其独立探索,促进其领悟。讲贵精不贵多,要把讲建立在指导学生读,指导学生练和启迪独立思考培养能力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