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风细雨洒人间
春风细雨洒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527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12月11日

(2013-12-11 10:23:56)
标签:

古徽州

古黟文化

古民居村落

文化

分类: 心灵故园

碧阳镇古筑村

作者:孙松柏

2013年12月11日

古筑桥

绿涨溪痕已渐消,水荭花发柳萧萧。

寒烟一抹斜阳晚,贳酒谁过古筑桥?

        ——(清)黟·孙锦《黟县志》

古筑村,顾名思义,它的始建时间是很久远的。孙氏先祖本梓、名五三先生(11611222年)曾自号“古筑居士”,在此之前还先后住有刘、李、周、金、胡、吴、谢、许诸姓。由此可推算,古筑村建村的时间应远远超过千年。

古筑村地处黟城西南。从黄山山脉的支脉“画公尖”蜿蜒向东伸展至古筑而止,因而形成古筑村的东、西、北三面青山拱秀,南临新安江支流源头——武溪河自西向东横贯村前。村庄面对“顶云尖”、“南屏尖”两座高峰,风景秀丽。

古筑村目前是西武乡的一个行政村,乡政府就设在村里,星火、黄村、关麓、南屏等行政村围在古筑四周。

古筑历来是黟县西南的行政和商业中心。村前有一条古街,笔者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开设有布匹、百货、南杂、土仪、药材、烟丝、制伞、缝纫、木竹加工、油漆、纸扎、豆腐、饭店、屠宰等店铺四十多间;在这条街上从事商贸、加工的店铺、摊贩有六十多家。

古筑孙氏于唐末避战乱由广陵(今扬州)辗转迁至黟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九世祖本梓公迁至古筑(《家谱· 吴甸华序》)。经八个多世纪的繁衍,孙氏已成为古筑村最大的氏族。此外还间杂有程、李、汪、黄、何、毕、耿诸姓共同居住。

孙氏很重视教育。这个仅千人的村庄,历来设有多所“私塾”,著名的有明万历年间孙元直举办的“古公书院”,后来陆续有“培风馆”、“松石馆”、“翠虬馆”、“华萼园”都曾是教授生徒之所,还有些儒士在家祠内设馆授课。二十世纪初村人孙漱芳父子还在村中开办“武溪小学”,授现代语文、数学等课程。此后逐渐有“中山民校”、“短期小学”、“中心小学”等,教育事业久盛不衰。

正由于村人重视教育,所以人才辈出;也由于善于经营而致富,出现许多能人乡贤。据史籍载:

明洪武年间,应征入京的“经明行修”贡士孙宽,被上召见赐镪,正待授职,不幸病逝京邸,未竞所学,士林惜之。

明弘治间岁饥,孙昌捐谷一千余石助赈,奉旨旌表“尚义之门”,并建牌坊、赐冠带。

明万历间理学名儒孙济聘笺注孝经,清乾隆年间入祀“忠义孝弟祠”。

明崇祯庚午科武举人孙光先为扬州仪征守备,跟从史可法英勇抗清,殉难于扬州。

清代乾隆年间孙洪维独捐巨资,亲自督工历时四年改建西武岭,修陈闾石桥,造石乳亭,临终遗嘱存银二千两为(碧阳)书院捐款。知县施源撰《西武岭记》刻碑立于西武岭头并收入《黟县志》,其善行载《江南通志》。

乾隆至道光间孙廷冕,工书画,其作品省博物馆有收藏。

除上述人物以外,明清两朝担任各级官员、从事文艺和富商巨贾亦为数不少。李学勤教授主编,杨师群副研究员著的《中华姓氏谱·孙》一书载有古筑村人孙燮等十六人的事迹简述。

自民国至今,古筑村更是人才济济。他们的事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

2013年12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