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两“臭”特色佳肴


标签:
徽文化古黟文化饮食文化文化 |
分类: 心灵故园 |
细说徽州臭鳜鱼的“前世今生”
“徽州臭鳜鱼”是一道皖南地方特色菜肴,是一味徽州名菜,吃过的人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它的来历却鲜为人知,这道菜的发明地就在黄山区太黟公路旁的小村落扁担铺,它的发明纯属偶然。
相传,出产在长江流域的鳜鱼是徽州人爱吃的一种鱼类。因此,不少商人从事长途贩鱼生意。由于没有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使得一些商人因此亏本而破产。当时商人只好在气候转凉时,才到江边去收购鳜鱼,用木桶盛装,雇挑夫沿贵池至徽州的府际干道挑往皖南山区贩卖,当时这种鱼通称“桶鲜鱼”。
这一年,一个商人看看天气转凉了,就雇了八个挑夫到江边去收购鳜鱼,然后往回赶,以求赚一笔钱好好过一个年。可是天公不作美,挑上路后天气突然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开始腐烂,商人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到了太黟交界的扁担铺住店后,商人打开桶盖看看,已经闻到了一股臭味。商人着了急,这次生意眼看也要血本无归了,就在商人要作出将鱼丢弃的决定时,他灵机一动,将这种鱼叫店家煎好,大家试着尝了尝,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大家认为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却别有一番风味。这个商人高兴地笑了起来,他主意已定,叫众挑夫饭后继续赶路,将“臭”鳜鱼尽快挑到目的地——徽州府,众人都不解其意。
到了徽州府,商人将鱼洗净,雇了城里的许多厨师到他家来,将“臭”鳜鱼烧好,免费送人品尝,当时的达官贵人、市井人家都应约而来,品尝商人的“风味鳜鱼”,大家吃过鱼后,都感到别有风味,请教商人是用什么神奇佐料烧制的,商人笑而不语。
商人从此以后,便开了一家“鳜鱼馆”,从事贩卖烹饪一条龙生意,以“风味鳜鱼”为品牌招揽顾客,一时生意红火,发了大财。据说有时鳜鱼未腐烂到位,商人反而要挑夫将“桶鲜鱼”往回挑一程,让鱼腐烂,才挑往鱼馆烧制,以求烧出“风味鳜鱼”而赚大钱,因为此时鲜鳜鱼的吃法已经不时兴了。
徽州臭鳜鱼与“臭豆腐”的无意发明有非常多的相似处,这也是世间的一个巧合吧。
古黟腊八豆腐
作者:吴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称的黟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黟县腊八豆腐就是黟县最具代表性的、具有浓厚徽文化底蕴的地方特产。
黟县腊八豆腐,又称“素火腿”。它选取优质黄豆,泉水碘盐,天然香料,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经严格消毒,真空包装而成。腊八豆腐作为黟县特产副食品,外观圆状,中凹一宕,皮呈赭黄产品黄润如玉,入口松软,香咸微辣,味鲜可口。它可应邀调料,满足不同口味人们的需求,是新一代方便快餐。它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及防腐剂,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如果在制作时加入香菇、海米等配料,味道就更佳。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是盛产腊八豆腐的地方。腊八豆腐的制作工艺基本和普通豆腐一样,只是先做成碗口大的小豆腐。成型后,经过挤压和特殊的调味,抹以盐水,用盘子托着,在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烘烤成金黄饱满的外形。“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吃时摘取,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黟县民间有“当你把腊八豆腐放在嘴里吃时,巴掌打到嘴上都舍不得放”,可见这腊八豆腐的美味。
腊八豆腐和腊八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和臭鳜鱼一样,这道美味食品的诞生也是源于一个巧合。据说古时一对夫妇过着恩爱的生活,男的出外经商,女的在家做女红。一天,刚买了豆腐准备回家做饭的老婆接到远方亲人的邀请,去帮人做嫁衣。临行前,她勿勿将刚买的豆腐放在门前的石磨上,结果此去隔了二三个月才回家。进门后,她发现石磨上的豆腐变得金黄坚硬,还能闻到香气,就切下品尝,发现不但没变味,而且味道很好。后来,她用同样的方法,加上盐给出门经商的丈夫带上,用于长途跋涉的食品。同行的朋友吃了这美味豆腐都觉得味美,且干燥容易携带,连连称好。这丈夫则欢喜得称之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字音发声很象“腊八”,久而久之,腊八豆腐的名称也就流传了下来。
科学表明,黄豆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高钙低糖低脂。长期食用黟县腊八豆腐,可以改善人们饮食,调理营养平衡,而且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中年人养颜壮骨,老年人延年益寿具有特殊功效,被专家认为是营养、保健俱佳的大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