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递敬爱堂

(2013-11-16 08:30:28)
标签:

徽文化

古黟文化

历史遗迹

文化

分类: 心灵故园

西递敬爱堂

西递敬爱堂

    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敬爱堂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西递敬爱堂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孙的场所。中门的上庭还摆放着一顶色彩艳丽的花轿,轿顶帷布垂挂,绣有龙凤、花卉图案的红绸遮围轿身。欣赏花轿,想象娇媚的新娘被抬到夫家,帘掀一角,头遮红布,莲步轻移,在新娘牵引下款款步入婚堂,拜见双亲的情景,必将使游客赏心悦目。游人中的小姐若感兴趣,坐置轿中,拍摄一帆彩照,感觉一下作新娘的滋味,更能增添游兴。

    步入中门为祭祀大厅,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庑,下庭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着规整的梁架,雄伟壮观。举首环顾,对联楹柱,特别是梁檩音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似向游人宣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意思是要世世代代不忘祖先的恩典。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当是族长之位。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为族中年长和有声望之人议事或祭祀时所坐。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

    徽州人十分看重祭祀祖先的仪式。在徽州,《朱子家训》最受器重,各宗族均以此书作为补充和改造所行家礼的规范。在《家礼》中,首先为“通礼”,而列于开篇位置的就是“祠堂”。因为“报本返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和根本,故置于篇首以示其重。在祭祀篇中,对四时祭、忌日祭、生忌祭、墓祭等礼节又作了说明。徽州各族祭祀多依《家礼》而行。《寄园寄所寄》卷11云“新安各族聚族而居,……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而祭礼不论具体形式如何变化,均恪守“孝”的原则。

西递敬爱堂

    敬爱堂上庭对面的门楼横梁上方,悬挂着一块3米见方的大牌匾,上方一个笔力遒劲、功夫深厚的大“孝”字。据说,此字系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所书。当年他曾写过“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但多毁于“文革”,令人痛惜。只因有一位村民将“孝”匾拿回家中作粮仓盖,才保留至今。这个“孝”字将字、义、形、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把整个字拆上下两部分来看,上半部是“老”字的半部,下半部是一个“子”字。朱夫子所书的“孝”字,上半部右边横、竖、撇笔画连接,如同一个半身人形,呈弓身抬头、双手作揖敬奉之状,右边却是猿的脸形。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下半部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子”字,意喻要孝敬父母、老人。书画同源,此字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了书画的高度统一,真是一幅活脱脱的诗情画意书法图,写来犹如神助。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在敬爱堂里,又极为妥贴,切合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