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风细雨洒人间
春风细雨洒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527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黟县古邑——蜀里初访

(2013-11-05 14:57:38)
标签:

徽文化

古黟文化

古村落

文化

分类: 心灵故园

黟县古邑——蜀里初访

作者:胡时滨

黟县古邑——蜀里初访

为了撰写《黄山五千村·黟县分册》的“蜀里篇”,一个阴霾密布,但并没有飘有雨丝的冬日,我携妻子,与朱来平、叶国伟等同事一起,跟随苏友平夫妇来到了蜀里。

苏友平老师的岳父母就是这儿的人,熟人好办事,想来我们定会不虚此行的。

蜀里相传是宋代设置,为黟县古邑。据《周礼·地官》:“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后来“里”所居家数不一,时有变更,但一直是乡里的单位之一,有“里正”、“里司”、“里长”、“里胥”等词语。据《黟县志》载,宋置四乡廿里,蜀里归属会昌乡,据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全县置四乡十二都,蜀里属二都。

出租车急驶在竣工不久的水泥路上,很快就到了蜀里西头的村口。

石鼓山蜿蜒而来,两条山垄宛如两条来龙环抱着蜀里村。村子左右分别有东边溪和西边溪双水拥抱。村子的东南西北四周依次有司姑堂桥、下水碓桥、社桥和水泥板桥与外边连接,颇拥几分上佳的风水。

同行的朱来平告诉我们,前两年他曾听他人说过,蜀里得名,与三国时的蜀国有一定联系。传说刘备手下有一姜姓将领,避乱辗转来到此地,见周围环境与蜀国无异,遂定居下来,繁衍成村。但我们曾一起翻遍古籍,寻不见一丝线索。几次有机会,我都把这问题提出,讨教有关专家学者,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我想,如果此说有理的话,那蜀里村的历史就更长了,约有近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苏友平老师已经事先让岳父帮我们寻找落实好了乡间野老:一个自小生活并嫁与同村的八十余岁的查姓老太婆。

我们介绍自己身份说是县中的老师。我忙双手敬烟,她没有接,却要张罗着给我们泡茶,我们也恭敬地辞谢了。就着厨房里暖暖的炊烟,几个人簇拥在一起,说开了“蜀里”这本古书——

胡姓和查姓是村中的大姓,村民有“五查七胡”的说法,讲的是村中的查姓分五支,而胡姓更分成七个支系,每支每系大都建有祠堂。除此之外,蜀里村还有江、汪、程、牛等姓氏。而前村的江家厅厦原来就是孙氏祠堂,因为支系不繁,入于江姓。

黟县小岭坑、塔川和三都的西园查姓都是从蜀里分迁出去的。每年三月一日接周爹,三月二十八日接太子,正月半接安老爷。就数接安老爷最隆重,四十年一接,要出台阁、地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老太婆仿佛沉浸到昔日的回忆之中,停下话头,好久没有说话。我再次细细地打量了她:头发虽然扎着头巾,但并没有全白,眼睛虽然有些浑浊,但偶尔一轮,还是很有精神的,记忆力又特好,当年的她一定是不少辉煌历史的。

我突然想起路上朱来平老师讲的蜀里得名的典故,和曾经查阅过的《中国姓氏辞典》,记得有曰,查氏则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郡望为海陵郡,今属江苏泰州。老百姓说蜀里得名于刘备手下姜姓大将,也许是纪念他们原始祖先的一种方式吧。“蜀里查氏颇有成就,”老太婆自豪地说,“民间有,‘江村江敬之,秀里叶秀佳,九都舒圣模,蜀里查老慧,西递胡老三’的说法,说明他们都是远近有名的徽州商巨贾。”

我一听明白了,西递胡老三,指的不就是号称“江南六富”之一的胡贯三吗?上九都屏山村的舒祖模也是清末有名的大贾,在铜陵大通开了三条半街的店铺。当年四都南屏村的李宗楣由本家带出门,最先就是在舒祖模店铺中当学徒的。至于其他所指,我虽一时还道不出他们的生平事迹,但我想,蜀里村的查老慧家财万贯,大概也不会有假。

“他还留下什么没有?”我发问,指的是他们家的后裔,或是建筑,或是传说。

老太婆摇了摇头,想了一会,突然说:“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就在你们来的路上。”一边向领我们来的苏友平的岳父指示具体的方位。

我们按老太婆的指点,找到查老慧的故居。果然不同凡响,高高的,三层楼,四合结构,前面有个院子,门楼开在边上。我选好角度,拍了两张照片存档备考。

村子四周,真正的美桑良田,村子当中的废墟空地也是布满桑树。妻子告诉我,蜀里是我县有名的蚕桑产地之一,环境非常美好。古诗“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便是此情此景的最好写照。

因为粮食和副业生产都搞得不错,蜀里人十几年前就很是“小康”了。村子当中盖起了不少新房子,有不少还是三四层的小洋楼,坐落在青砖黑瓦,沧桑古朴的徽派古民居当中,很是显眼。

稍坐了一会儿,我们几人一起来到村子西边的水口。水口至今完好保存有石桥一座,俗称司姑桥,这是一座四墩五孔的石板桥。桥高三米左右,宽两米,长二十余米。朱来平暗自数了数,说桥面共有88块石板铺就,现在还非常完整。想当年,村中的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就是踏着这石板桥走出去,走上商途的。西边桥头的路边有几株古枫树等,树枝桠枯朽峥嵘,具有很强沧桑感。特别是桥头的那株古樟树,根基部要四人合抱。旁边还有一株樟树,略小。古树有意,应该忘不了岁岁年年,树下所印下的商妇老妪牵挂离人远客徘徊不定的身影;流水有情,也一定记得离别妇人所唱的《送郎歌》的。

我们沿着田埂,往上走。村子东面有一排一两里的矮丘,高二十多米,宛如屏障一般。坡顶平坦,山丘下面有一小溪,溪水清澈。现在正是枯水季节,无须搭埠,就可以踩着鹅卵石,轻易地跨来跨去。

村子上头,也有一株古樟。一人多高的基部分桠出三枝,西边的一枝已遭雷击,枯死。剩下的两根枝桠向前,伸往南,荫翳盖着溪畔的河埠以及一座水泥小桥,显得非常具有“人情味”。古樟主干上面悬挂有县人民政府立的“黟县重点保护古树”牌子。和黟县林业局“保护古树,人人有责”、“请不要系牛、马、羊……”的牌子。树根处,用水泥砌成两尺左右高的围圈,以起保护作用。

山冈当中有几间平房,苏友平指给我们说那是有名的“桃花源”矿泉水的厂房。

早先听人说起过,这儿原来有一个山洞,相传有丈深。洞口有一块伸出的岩石,常年滴着水,无论是七七四十九天大旱,也从来不枯。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兴致来了,一起上前,敲开大门,想看看这牛郎神迹。

开门的是一个三四十岁说普通话的中年人,个子不高,但转眼之间,不难看出他的精明。我们说明来意,他很热情引导我们进了厂房,开始参观。醒目之处,悬挂着“卫生制度”和县质检局颁发的“质量信得过单位”的证书。

老板叫戴宏图,江苏人,他拿出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给“桃花源矿泉水”下的鉴定书:

“达标成分及含量:重碳酸纳型、含偏硅酸矿泉水;偏硅酸(47.6649.62);矿泉水开采量25立方米/日;PH6.456.5;”。

老板递给我们每人一张名片。我接过来,仔细一看。上面冠有:“2001年全国技巧冠军赛唯一指定专用饮料;1994年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唯一指定专用太太矿泉水;省少年男子举重锦标赛唯一选定专用矿泉水;《新安晚报》黄山大型读者日活动唯一指定专用矿泉水;《华东旅游报》黄山风唯一向全国推荐的黄山矿泉水”等诸多顶级的广告声誉。

戴老板找来矿灯,与我们一起爬上引水的边窗。打开,用灯照着指点给我们解说。只见窗子里面,泉水从山石壁的石逢里“汩汩”渗透而出,下面有一个蓄水池,老板翻开,水是非常清澈,带有一种泉水的透绿。苏友平用水瓢舀了一点,尝了尝,再乍了乍,“好甜。”我也舀一些尝尝,确实不一般。“比‘农夫山泉’更甜。”

“怎不甜?”戴老板自豪地说,“前不久,电视剧《走出蓝水河》剧组来黟县十都卢村拍摄时,也就是指名要的是这矿泉水。这不,还有斯琴高娃亲笔留下的题词呢。”

说着,戴老板又从里屋拿出复印保留的,斯琴高娃20021122日留下的题词:

“秀美山水。”

戴老板和我们谈起厂子今后的发展。当他知道我们是黟县中学来的,主动与我们说:“学校里学生选用我们的矿泉水,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每个班级免费赠送一台饮水机。”我一听,心里不免暗自佩服起这江苏老板的生意经来。

厂房靠山而建,前面不远处,还有一条山溪,岸边有两个新砌的水池,圆圆的,面积各有一间教室一般大小。一问,戴老板说是,准备利用矿泉水资源来饲养香鱼。香鱼是一种海鱼,鱼苗半年就可以长成23两,而市场上每斤就可以卖到六十到七十元一斤。

我们祝愿戴老板生意越做越红火!

村子南边也有一座两孔的石板桥,因为原先这儿有座水碓,故俗称下水碓桥。通往乡政府所在地北庄,也是一条交通要道,只不过因为新修好了水泥公路,村民多骑摩托、自行车,或是搭坐汽车走社桥来去了,这条古道也日渐没落,仅河滩上散着几条老牛,有滋有味地在嚼着稻草,显得十分悠闲。

黟县古邑——蜀里初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