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古黟的两则小故事

(2013-10-28 12:50:19)
标签:

徽文化

古黟文化

西递

南屏

历史典故

文化

分类: 心灵故园

西递从不出贪官

--“桃李园”闲话

 

    述:余治淮      录:余济海

来自古黟的两则小故事

西递“桃李园”是一所小巧玲珑,有前、中、后三个厅堂的楼房,清代秀才胡允明建造此房作为教书授道用的私塾。

大概是出于期望日后“桃李满天下”,胡老先生在自己花园的门楣上嵌进了“桃李园”三个字的石雕题额,并在教书之余在园中多植桃李。

“桃李园”厅堂两厢花门上有一幅漆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幅漆书出自清代一位名叫黄元治的官宦之手,黄元治是黟县四都黄村人,曾任陕西西安知府。西递村人文荟萃、书法家不胜枚举,桃李园中走出去的读书人也不乏佼佼者,为何要在这块当时西递最高学府中永久性的留下一位外乡官宦的墨宝?说起来其中还真有点耐人寻思。原来黄元治自幼困苦,取得功名后在西安任知府时,声誉非常好,从不贪污受贿,而且常把自己的俸银拿出来接济地方上的穷苦读书人,自己生活拮据,便在知府衙门的花园里开了几块菜地,闲来无事便在后花园中侍弄蔬菜,故被西安百姓誉为“青菜太守”。晚年,妻子亡故,孩子们都各自成家自食其力,他便孑然一身回到故乡黄村,因在当官时没有积蓄什么钱财,无法在家乡置田买屋,便住在宗祠的阁楼上。

因为宗祠是作为宗族婚丧嫁娶的场所,不光是办红喜事,也办白喜事,收敛死人。祠堂楼上摆着都是死人的灵牌,人们认为到了夜里,祠堂便是鬼魂聚会的地方,所以从来没有人敢睡在祠堂里,黄元治独自在祠堂里睡了一段时间,人们看他根本没事,都感到非常奇怪,有人冒昧地问黄元治:“前辈,你为什么连鬼都不怕”黄元治笑了笑说:“鬼从心生,你心里没有鬼,还怕什么鬼。”

听黄元治这么一说,众人是将信将疑,村中有几个无赖一商量,这世上那有不怕鬼的人,这老先生说他不怕鬼,我们今天晚上就装一回鬼,躲到祠堂里看他怕不怕,这天晚上,黄元治在朋友家下棋回来,推开虚掩的祠堂门,提着灯笼走上楼梯,走了一半,见楼梯上坐着一位女人,黄元治将灯笼举高一看,那女人穿着一件大红衣裤,长长的头发从头顶披下来,遮住整个脸。黄元治二话没说调转身走下楼梯,这祠堂阁楼有左右两道楼梯,黄元治见左边坐着一位女人,只好从右边楼梯上楼。可走了一半又见到一位女人坐在楼梯上,黄元治举起灯笼一看这位女人长得白白净净,一身素白色的衣裙两眼呆呆地望着黄元治,黄元治无奈只好笑着说:“真对不起,打搅你了,我要上楼歇息,那边楼梯坐着一位女的,这边又坐着一位女的,能不能请你挪一挪,让我过去”,那女的闻言,将身子朝旁边挪了挪,腾出位子让黄元治上了楼。黄元治刚刚歇息,便听到楼下有位男子大喊“救命”,接着听到祠堂大门被推开,楼下人声噪杂,黄元治赶快下楼,见祠堂大厅上,一位身着红衣的男人摊在地上浑身哆嗦,口吐白沫,嘴里直叫“打鬼、打鬼”。说是刚才他正准备下楼,却见到一位穿白衣的女鬼园登双目,朝他冲来,伸手扯去他的假发,紧紧掐住他的脖子,……。黄元治环顾众人,发现都是村中的无赖,众人便将装鬼吓黄元治的事如实向黄元治作了坦白请求黄元治恕罪。

黄元治笑了说:“你们这叫假鬼惹得真鬼来,自作自受!”说完若无其事地又上楼歇息去了。

大那以后,黄元治胸怀坦荡不怕鬼的故事便在黟县传开了。

西递桃李园的主人知道黄元治是位清官便请他来为学生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走正路、功成名就时如何克已奉公、清正廉明。在“桃李园”讲学期间,黄元治抄写下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展现自己退居林泉的闲适心理。胡允明认为黄元治不但人品好,书品也高,特意用漆书拓在两厢花门上。使后人在了解黄元治为官为民的高尚品德后,也领略他的书法造诣。

从此,桃李园年年都要延请一些为政清廉的官吏来现身说法,激励学生,这一作法也确见效。从西递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中,多少年来从没有出现一个贪官污吏。而且大多在当政期间有所建树、官声极好。

来自古黟的两则小故事

 

黟县程家街传说

 

叶玉华讲述,汪丽芬记录整理

来自古黟的两则小故事

黟县南屏村有一条不是很长,却是很出名的小街,叫作程家街。据说原名叫秦桧街。是因为秦桧的外婆居住在这街里,秦桧小时跟外婆生活一起,并且在南屏的淋沥山书院就读。

秦桧自小就很横蛮,经常在外与人打架,欺负弱者。再加歪点子又多,时常有人被他捉弄、欺侮。是有名的混小子。村里人都尽量躲避他,连这条小街也尽量不走。久而久之,这条街也被人称为秦桧街。

有一天,一个外地卖山楂糖的小商人,白布裹着头,青布裹着脚,挑着货郎担,手执货郎鼓,一边摇着鼓,一边吆喝着“换糖来罗,换糖来罗!”他走过一弄又一弄(南屏村有七十二条弄,弄弄相通。有的是十字弄,有的是丁字弄,而且,弄底或十字弄口墙上几乎都相嵌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生人进村往往被迷糊而走不出去,故有谜宫之称),转来转去,慢慢转进了秦桧街。听到吆喝声,一些娘子从家里捧着换物,牵着孩童,来到货郎担前。秦桧没有换物,但也凑上前,向货郎讨要糖吃。货郎想能多些人来换,也就不在呼一两小块,于是就给了秦桧。然而,货郎过了秦桧街后,连在两个弄里都遇到这小孩,不拿换物,却要白吃。这不刚来到九级岭,正想歇歇肩。却见秦桧这小鬼又来到货担前,要糖吃。货郎想已是给过他好几块了,再不能给了,不然没完没了。不曾想,秦桧见货郎不给了,双手抓着货担不放,扭来扭去,踩死了路上两只鸡。秦桧一见,立即跑到村里的族长老官家,向族长老官告诉说:“白布裹头,青布裹脚,挑货进村,连伤两命”。族长老官一听说有人连伤两命,即刻叫人打开祠堂大门,把货郎抓到祠堂,解决命案之事。果不其然,货郎即时被抓到祠堂,但不知自己为何事被抓。只见族长老官和村里的管事者,黑着脸说:你在村中连伤两命,该送官府法办!货郎一听,盲然不知所措,连连争辩:我没有伤人呀。秦桧见说没伤人,便上前对辩:你踩死两只鸡,不是连伤两命吗?族长老官等人这才弄清是踩死了鸡,不是死了人。听信了小孩子的妄言,大人上了小孩的当。于是让货郎赔了两只鸡的钱,便放了货郎。

货郎挑起货担,赶紧离开,出了村庄。此后,再也没见过这个货郎来村卖货。

秦桧街也因此而出了名。直到后来,秦桧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秦桧街就改名叫程家街了。

来自古黟的两则小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