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2013-09-21 23:08:38)
标签:

支教教师

祝福

座谈会

校园

分类: 往事如烟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2013918日】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今天,学校党支部、行政班子和工会代表一行四人,在姚伟民校长的率领下一同驱车前往柯村探望新学年赴柯村学校支教的吴丽芳、汪景丰两位老师,一同前往的还有大王主任和胡校长两人呢。

来到柯村学校之后,姚校长首先向吴丽芳、汪景丰两位老师了解今年支教的相关情况,得知今天我校到柯村学校支教的两位老师一同搭班,承担了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数学科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汪景丰作为班主任自然要负责其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向他们了解了工作、学习、生活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学校协助加以解决。随后,我们一同参加了由柯村学校组织召开了两校之间有关“携手共建均衡教育座谈会”。柯村学校孙智国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今天前往柯村学校看望支教教师的碧阳小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碧阳小学在过去的7年里一如既往关心、理解和支持柯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他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碧阳小学所派出的支教教师,无论从师德师风,对待工作,还是业务能力等诸方面,都给柯村学校带去了活力,今年所派出的吴丽芳、汪景丰两位老师更是如此,他们的为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足以让学校十分欣慰,而且时至今天他们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学校分配给的任务,对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都能予以包容,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迅速地投入了新学期的各项工作中去;孙校长也真诚地希望今年来校支教的两位老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为柯村学校的语文、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起到引领的作用,当然也希望县教育局和碧阳小学的领导能更加关心支教教师,关心柯村学校的发展。

姚伟民校长在座谈会上,首先阐明了今年教师节之前未能前来看望慰问支教教师的理由进行了说明,因为今年新学期开学碧阳小学自身学校领导班子新调整,城区学校重新规划布局,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导致推迟了看望支教教师,好在柯村学校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教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学校是放心的,再加上今年来的吴丽芳、汪景丰两位老师学校也一样是放心的。随后他向柯村学校和两位支教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作为柯村学校希望能继续关心、理解和支持支教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在生活上要对支教教师倍加关心,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支教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安全,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要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支教教师要在两所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努力完成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两校的教学研工作,尤其是提升柯村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三是碧阳小学和柯村学校携手共建均衡教育关系已经走过了这些年头,碧阳小学的教学研活动频繁,希望柯村学校以后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活动,作为碧阳小学来说将热忱邀请柯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前往参加相应的活动;四是本学期碧阳小学将有重大的教学研活动,可能到时会请两位支教教师返校一同做好相应的工作,届时还希望柯村学校的领导能给予支持和关照,同时也希望柯村学校能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宣传支教工作,争取更多的家长能理解和支持支教工作。

应孙校长要我也说上几句,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首先,今天是个好日子918,单从数字上来说两校牵手走过了7年,更希望两校之间能紧密联手让情谊长久,让两校一同走向新发展!而对于这迟到的探望来说,依旧彰显牵挂于心的深深祝福,依旧充满温馨和幸福。因为教师节、中秋节两节一起祝福多好啊!曾记得去年我在这里说了“交流·融情·提高”,而今天我要说的是“交流·深化·增谊·共进”,希望两校和两校的领导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与支持,从而推进两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在彼此牵手共建城乡均衡教育的路途上不断增进两校间的情谊,最终达到两校携手共进的目标。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迟到的探望和祝福,温馨依旧……

每次来到柯村,虽然来去匆匆,却总是有着不同的感受;每次来到柯村,虽然目的大多相同,却也总是有着不同的收获。而且每次来到柯村学校,总是要打扰柯村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总要带去一些麻烦的,真是不好意思。这次又是如此的哦!下午我们等到吴丽芳、汪景丰两位老师放学后,便一同将他们同车返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要有好心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