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改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4-05-23 18:18:18)
标签:
习作评改总结性资料结题报告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3XKT-XXYW214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习作评改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
王新爱 |
所在单位 |
阎良区第一学校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小学生习作评改 背景 意义 方法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评改作文既有“评”,又有“改”。“评”即品评、鉴赏,“改”即修改、润色。“评”,是正确评价习作的成败得失,发现习作的闪光点,指出不妥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在“评”的整个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知识、思想、观点的碰撞。“改” ,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习作评改,就是让学生真正经历一次语言加工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与吸收,鉴赏与提高的过程。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增强作文信心,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最终使其能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 难点:如何利用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转化学困生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条促进学生发展的习作多元化评改新路子,既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低效的做法,又能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改,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达到“自能改文”的目的。 2、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主要在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凭借网络等习作评改方式的研究中使用,通过边行动边研究边完善,最终探索出易行而高效的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方式。 4、经验总结法。收集活动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对比分析,对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改进的方法。 申报的小课题被批准后,我按照西安市教科所要求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工作,课题开展较为扎实有效。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 2013年5月到8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利用学校图书室这一媒介阅读相关书籍,加深理论认识;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查阅专家对小课题研究的认识和指导意见。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开课题培训会,反思平时作文教学,对于小课题的特点、重要性、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价值、功能等都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设计》等书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描述,仔细琢磨研讨教案,研讨收获,看到作文评改方面的精品文章摘抄并进行整理,与课题组成员研讨。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评改作文的意识,加强作文课的研讨,反思,及时向同行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在学习与研讨中,制定作文评改的方案,目标及可行性措施。参加”西安市2013年教学能手培养对象研修班”培训,与名师对话,并作了详实的记录,写出了深刻的感受,为教学及课题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9月: 2013年10月: (1)在教研组内上第三单元作文研讨课。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 (2)完成了对本班学生习作评改情况的问卷调查 (3)参与学校“推普周”活动,收集五六年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征文优秀作品,并装订成册。自己撰写征文《汉字情结 ——写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征文大赛之际》并上报。 2013年11月: (1)参加2013年西安市教学能手教学实践活动,其中进行研讨课、展示课两节,与本区教学专家零距离接触,磨课讲课反复进行,最后将《地震中的父与子》录像制碟并上报。另外,完成课后反思、随笔、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及论文等五篇。 (2)课题组成员参与学校“三四年级作文竞赛”活动,为课题开展收集一手资料。 (3)向学生和家长展示优秀作文评改范例,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4)配合教材,在校内进行《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课堂展示。 2013年12月: (1)编印了学生的作品集,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学习关于作文评改的相关论文经验,规范作文评改行为。 (3)主持人王新爱参加2013年西安市教学能手说课选拔活动。 (5)课题组成员冯高敏被认定为阎良区教学能手。 2014年3月: (1)课题主持人王新爱被顺利认定为2013年西安市教学能手。 (2)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回顾总结上学期课题进展情况,对本学期工作作出安排。 (3)课题组同志继续进行习作评改课探究,完成论文《小学生习作评改有效方式策略探究》,随笔《“主题式”评改课的无穷魅力》。 2013年4月: (1)完成学生优秀作品整理,向区活动中心推荐兴趣班优秀学生作品,体现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研讨留下资料。 (2)继续进行习作评改课探究,完成随笔《探索路上的欣喜》 (3)辅导五年二班学生参加区级“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一等奖殊荣,并代表阎良区小学组参加西安市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 (1)完成阎良一校大学区省市“手骨头”展示课:《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指导及评改课。 (2)整理和完善课题过程性和总结性资料。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申请和解题报告,准备结题所有资料。及时联系指导专家获取指导意见,保证课题研究符合结题要求,争取课题研究获得优秀评价。 通过本课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和家长的作文评改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通过训练学会写作,评价、欣赏与修改,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家长通过评改作文促进了亲子交流,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评改作文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果:
教学设计:《秋天的图画》《可爱的校园》《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有趣的汉字》 教后反思:《作文评价需要赏识的语言》 学生作文集:《航空少年》《梦的种子》
3、家长方面:经过培训,全体家长自觉加入到批改作文的行列。部分家长积极性高,评改作文准确,生动,语言有个性,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在批改作文中,老师,家长,学生共同进步。 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学校是阎良区一所窗口学校,学校事务相当繁多,课题虽能按时开展,但距离尽善尽美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对形式多样的评改形式很感兴趣,多数女生的评语写的生动,准确,有个性,但部分家长受自身能力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作文的评改。 1、加强认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牺牲休息时间,尽可能的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开展。 2、通过家长会,发短信、微信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认识,通过讲座,展示优秀评改作品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评改作文能力,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 3、继续加强学习,吃透课标精神,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向专家请教,针对实际不断改进方法,提升能力。
|
||||
参考文献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 《崔峦先生在福建省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讲话》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