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疏导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和感染教育法评析
(2015-12-23 22:05:52)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
——用疏导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和感染教育法评析
【案例】:王某,女,是某师范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自一个农村家庭。其父母离异,随其母亲和两个智障弟弟生活,家庭经济困难。自入校以来,范某学习一直不认真,沉迷网络,屡经教育,却不思悔改。上课迟到、早退,生活上,特立独行,渐渐脱离群体,逐渐变得越发自卑,脾气暴躁。辅导员和辅导老师及相关领导对她进行了多次教育和关怀,但他仍不改正。
针对王某的情况,宜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育,使其能振作起来,树立信心,珍惜生命,顺利改变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
二、有步骤地对王某开展教育
(一)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疏与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式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不引导,只疏通,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就会放任自流。疏导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而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符合人们思想形成于发展的规律,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依据的。
第一,分导。所谓分导,就是分而导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导可以分为分散而导,分
步而导,分头而导。
对王某主要采用分步而导的方式,分步而导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的方。王某思想问题的形成,是由许多矛盾综合交错,主观客观汇集的结果,对于他的思想问题,先分先后主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先让其尽情地诉说出心中的苦恼,发泄心中的愤懑,然后再有步骤地帮助他解决思想困惑,逐步加以教育引导。
第二,引导。所谓引导,就是启发引导。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
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启发诱导,十分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提出问题,启发王某学会分析问题,正面说服,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是王某明辨是非,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与危害性。运用其身边好学生的典型事例,激励王某与之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效仿。
疏导教育法虽是一种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不是万能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同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对王某进行疏导教育的同时,应当对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我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民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效仿。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较说理教育更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由于王某本身属于负面典型的范畴,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宜采用正面典型的形式。选取王某身边的好学生的例子,鼓励王某向他看齐,树立信心,结合自身实际,改过自新,重造自我。
(三)感染教育法
按照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感染内容划分,主要有形象感染、艺术感染和群体感染三种方式。在此主要介绍群体感染,群体感染也叫交互感染,指在一个群体中,受感染体感染的各个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况。这种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中就会感到身心舒畅;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集体中就会感到精神不振,心情忧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多种方法和力量共同作用之下才能完成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是单一的采用一种方法或依靠一种力量,而是要结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
因此,除以上方法之外,辅导员应多关心和注意王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状况,对其加以关怀,帮助其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解决其精神和物质负担。老师应对其进行学习指导,鼓励其认真学习,争取名列前茅。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详细如实地反映王某的情况,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多鼓励王某,给予她正面的支持,并对王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王某的思想工作。针对王某家庭困难问题,学校可按照相关规定予其以贫困补助,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或者帮助他找到一份工作,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燃起生活的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