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往事之“织篢”地名的由来
标签:
旅游故事文化文化旅游风光阳西织篢 |
分类: 地名传说 |
http://s14/mw690/e1658f63tx6CPlCHwwB8d&690
传说未有织篢镇一之前,这地方的土名叫做仓面,包括新(温)屋地在内、织
篢镇于的原址,原是漂竹河与木兰河(在织篢小段叫沙溪)夹流冲渍而成一个大沙滩,两河流至囱子坳,附近汇流叫丹江流出南海。后来木兰河(高垌河)改流至太平城西门附近与漂竹河合流,使粟寨垌、陆屋塘、渡坑、龙口垌的古河床干涸,与沙滩联成一片,扩大了织篢的地盘。
古联云: 冲口山陂水产垌 桥头漂竹木兰河
仓面这个地区,当时还是竹木葱茏,民族杂居的荒芜之地,自冼夫我与大隋合作统一岭南以来,各民族都已汉化,过着安居乐业生活,这里的人口渐多,在温屋地的渡头(旧圩)形成一个小圩集,没有圩名,当时人趁圩只说趁仓面。而这个大沙滩上,只有省许小屋,沙滩的最高处是今天学前街91号理发店处,它原是一个小亭型的土主庙(福德祠),庙傍有树和小屋,有几个老人,传说是姓梁的和姓钟的在那里纺织竹器,竹器多是立方形,低身的叫箱和高身的叫篢,用作藏衣物的。这个沙滩居住的人口多了,成为自然发展的山水农产品的集散地,但仍没有集市的地名,不少的外地来人到来赶圩,路经土主庙,便问在织竹器的老人这个是什么圩,在树下的老人是个聋子,以为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便随口答是"织篢",来人便把这个名字记下,此后人们就把这个集市命名为织篢圩。 织篢圩渐渐繁盛,淘汰了渡头(上渡头)的仓面集市(现在的旧圩)这个渡头每年七月盂兰节都要拜祭鬼魂,祭坛前一联是:
仓面渡头施野鬼
接援真外祭孤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