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阳西的历史——阳西历代的寺庙

(2013-09-14 10:25:59)
标签:

旅游故事

风光

阳江旅游

阳西庙寺

分类: 阳江故事
http://s2/mw690/e1658f63tx6CFoFYe1F8f&690                                
阳西净业寺:
   净业寺位于大垌山脉,古称大垌寺,始建明朝中叶,清康熙十六年大规模重建。该寺分前殿、后殿、大雄宝殿三进院落,两边为耳房,殿与殿之问曲廊相接,每殿中间置天井、假山,整座建筑气势宏伟,环境清幽。据载,原高州知府戴锡伦,河南人氏,辞官归家路经大垌山,为大垌山景色所迷,遂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成为净业寺第三代祖师。其圆寂后葬后山(即戴太府墓),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间,该寺遭到较大破坏,建县后已大部分修复,如今香火很旺,成为阳西县一个旅游胜地。  青云寺:  青云寺位于龙高山顶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南边(始建年代无史稽考),座东向西,三进庭殿,颇有规模,废于清朝中叶(具体时间不详),现仅存残址。
 
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龙高山顶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北边,与青云寺南北对峙,大约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白云寺里有一个沁米石,每天沁的米只够一个和尚吃,当时寺里住着三个和尚。一天,三个和尚商量,认为这沁米石的眼太小了,如果将他凿阔点肯定会出更多的米。当他们把眼凿阔之后,米却再没流出来,沁出来的是水。从此之后,沁米石成了沁水石。该寺毁于1956年,现在石基、门槛等地下部分犹存,沁水石还在,只是不沁水了。  回隆寺(或叫二龙寺):  回隆寺位于塘口镇竹迳村,建于清朝康熙三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前后三间三进深硬砖建筑,中间两边设假山、天井,有回廊环绕,清朝道光、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解放后回廊已拆除,其它地方仍保持原貌。该寺现保存重建时碑文一块和古钟一个(古钟为康熙四十三年由地方乡绅罗学儒捐造)。
 
阳西历代庙的建筑
  全县各地庙宇很多,现重建后香火鼎盛的庙宇有上洋镇的河垌庙和程村镇的公山庙。其中上洋镇的河垌庙,位于龙高山脚下,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八年,现在的规模是清朝康熙三年所建,民国元年重修,1986年重建。占地面积1118平方米,是座两横十八间、三进呈八角形的殿宇。该庙供奉着六位大王。传说这六位大王过去是龙高山上六个贼头,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后经观音菩萨点化,改恶从善,死后变为神。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后来的善积,就在此为他们建庙,该庙历经千年,至今香火鼎盛。

阳西历代的祠建筑  
    全县历史遗留下的祠堂很多,其中各方面保存比较完整的祠堂有:  
    忠勇祠:忠勇祠又称七贤书院,位于织篢太平小学内,于明万历初年由总兵张元勋为纪念平定倭寇战役中牺牲的将士倡导而建,后来被废。到了清乾隆三十一年,当地绅耆在忠勇祠旧址捐建七贤书院,供奉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诠等宋朝一班贤臣,并在书院后面重建忠勇祠,咸丰年间复废。光绪十八年,地方人刘子校集绅士捐资重建。  
    冯氏宗祠:冯氏宗祠位于溪头镇双水双贯寨自然村,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冯成修中进士后重修,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是二进院落,中问隔有天井,现该祠还存有清朝进士冯符立(冯成修儿子)进士匾一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