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江美食——香喷喷的白沙鹅乸饭

(2013-09-12 15:50:05)
标签:

旅游故事

风光

地方旅游特产

旅游美食

鹅乸饭

分类: 阳江美食
 著名的白沙鹅年产超过260万只,下蛋母鹅的养殖规模在12万只以上,这些母鹅的“产蛋青春期”一般只有两个年头。也就是说,母鹅第一年“长身体”,第二和第三年辛勤下蛋,年龄达到4岁不能下蛋后,就没有了经济价值。于是,以老母鹅肉为原料的鹅乸饭诞生了。  
 去掉鹅乸皮与骨,取其肉,细切成粒,再经过一系列的调味与配料,用猛火暴炒后,再与饭烩焗。或加其他杂料也别具风味,如腊肠,虾米等!加上葱花,看见了也会涶延三尺。

到哪里找正宗的鹅乸饭——在阳江是和白石狗肉是齐名的。
鹅乸饭最传统的要算是阳江市江城白沙街道的,即325国道旁边。最为名的店叫“花果山”。
在阳江众多特色小食中,鹅乸饭可谓大名鼎鼎,而鹅乸饭的“发源地”就是在白沙。如今,白沙鹅乸饭早已飘香全市,据说在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也有阳江人在当地打出了“白沙鹅乸饭”的招牌。

白沙鹅乸饭是一种地道的阳江特色小食,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鹅乸肉剁碎后,放葱花、芝麻粉等调料炒干,然后与煮熟的米饭一起炒,类似于炒米饭。一种是将炒干的鹅乸肉和大米放在一起煲,与蒸米饭相似,只是多了鹅乸肉。两种做法各有千秋。

关于鹅乸饭的发明者,众说纷纭,有两个版本最靠谱。
在白沙街道一家做鹅乸饭很出名的酒店,记者见到了72岁的关炳。关炳是这家酒店的老板,他不仅请我们吃了鹅乸饭,还向我们讲述了他心目中鹅乸饭发明者的故事。

话说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白沙粮油加工厂的饭堂有一个叫关早荣的厨师,有一次他把有“嚼劲”的鹅乸肉剁碎后加米饭一起煲,大家都觉得好吃,于是这种做法就被保留下来。后来,关早荣在加工厂附近开了个小饭馆,主打食品就是鹅乸饭,而鹅乸饭的大名也从此传开。

另外,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鹅乸饭发明者的传说。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姓卓的老板在325国道白沙环岛附近开了一家小饭店,名叫“春园饭店”,并首次打出“白沙鹅乸饭”的招牌,很受过往司机的欢迎,于是大名远扬。

关早荣关老爷子早已在五年前过世,卓老板如今年近70,两人究竟谁才是白沙鹅乸饭的发明者?真的很难说清楚了。

白沙饮食街:30多家饭店经营“鹅系列”

白沙的鹅,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形成了以吃鹅为特色的饮食文化,这其中,白沙环岛附近的饮食一条街最具特色。

白沙的饮食一条街,老阳江人没有不知道的,它的起始点位于著名的白沙环岛,从环岛出发沿站港路向闸坡方向走,400米之内,道路两边大约有30家饭店,如果算上路两边更远一些的饭店,总数足有50家。这些饭店不管如何经营,鹅掌、鹅翼、鹅头、鹅骨汤、白切鹅、鹅乸饭等白沙“鹅系列”特色美食是必备品。

白沙的鹅,全身是宝,每每想起都会令人流口水。想像一下,卤制的鹅掌、鹅翼、鹅头端上桌后,食客们立刻给双手戴上塑料套,手持鹅的各部位零件“啃食”起来,很快就满嘴流油,全然没有了形象,那感觉,想想都觉得过瘾。

白沙环岛的饮食一条街,总体而言装修档次并不高,但因为有“鹅系列”特色美食,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所在。每到周末或休息日,总有市民开着车来到这里过“嘴瘾”,而且“鹅系列”是饭桌上必点的食品。

白沙,因为老百姓喜欢养鹅而被命名为“养鹅专业镇”,成为粤西最大的鹅苗集散地。这里的养殖户自发选育鹅的新品种,这里的每家饭店都在研究与鹅有关的美食,这里的老百姓喜欢鹅喜欢到了骨子里。

白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http://s3/mw690/e1658f63tx6CD0oeNyie2&690

白沙鹅有什么特色——
白沙鹅又叫“白沙种”或“白沙杂”。
   关于白沙鹅的来历,大家的说法虽然略有不同,但最为关键的部分大都一样。首先,白沙鹅是经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并非阳江的“乡土品种”。其次,白沙鹅并非哪个农业技术部门的研究成果,而是由当年白沙镇众多养殖户自发选育而成,真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白沙街道众多养殖户中,有“好事”者将广西狮头鹅带到阳江,作为父本,与阳江本地的“乡土品种”黄鬃鹅配种,经过一番选育后,白沙鹅横空出世。此外,也有人说广西狮头鹅是与白沙麻鹅配种产生了白沙鹅。白沙麻鹅是什么来历?有养鹅大户说,所谓白沙麻鹅就是黄鬃鹅的不同叫法。

    众所周知,黄鬃鹅虽然皮薄肉嫩,是鹅中极品,但个头实在是太小,即使成年鹅也不过6至8斤,如果当普通鹅肉论斤卖,利润会少很多。广西狮头鹅则不同,单只体重一般在十四五斤上下,四肢发达,尤其是大号的鹅头配上那个特征明显的“双下巴”,显得威风凛凛。

    白沙鹅可以说完美地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肉质无限接近“母亲”黄鬃鹅,但身材又向“父亲”广西狮头鹅靠拢,单只重量在十一二斤上下。最为重要的是,它有本地“土著”血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生长快,产蛋量高。据当地养殖大户介绍,同等喂养条件下,白沙鹅60至65天就可出栏,比广西狮头鹅快10天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