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非常有幸能成为特级教师吴伟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头一次尝试上了一节心理辅导研讨课,课后聆听了钟老师的点评,以及讲座,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上完课后,我的感觉是内心里感觉五味杂陈,但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自己感觉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自己去思考,很多的想法、念头涌现在自己的大脑里,但是又感觉脑子有些乱,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在这样的迷茫中,我再一次翻阅吴校借给我的钟老师的《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以及齐学红老师的《班主任专业基本功》这两本书。我觉得通过这一次的研讨课,让我第一次开始对班主任与心理健康老师进行思考。于是,整理思绪,对这一次的研讨课做一个梳理,进行反思。
这一次尝试上这个研讨课,说实话一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是倍感忐忑的,担心自己做不好。毕竟这对于我来说,是破天荒头一次,而且,还有全国著名心理教师钟志农老师的听课,真是让我倍感压力。在我接到任务的时候,我说实在的,真的完全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去准备,因为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在学校也不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所以,可以说对于这一门课程我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吴校的鼓励下,尝试着进行课的准备。从选题、到准备、到整个上课的环节……一次次的进行磨练,每一次吴校不管有多忙,都会腾出时间来,非常认真地、耐心地给予悉心指导,真的让我备受感动,觉得自己必须要努力,身边有这样的导师、有这样的专家在,真的是我们的福气,真的非常感谢这个团队、感谢吴校一路以来的引领、指导。而每一次的尝试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成长。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的心理兼职辅导老师,在心理辅导的路上,我们会彷徨、会不知所措、会茫然、会焦虑……我们迫切需要像钟老师、吴校等这样的专家的引领,否则,我们会非常的迷茫、不知方向。而我觉得自己也非常的荣幸,能够有这样的学习、锻炼、磨练的机会。
通过这一次的研讨课,让我感触最大的震撼最大的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老师要有非常明确的角色意识。正如钟老师在书中所写的,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更多地充当着管理者和教育者。长期组织班级活动和教育学生的经历,使我们在课上会更多的是以班主任为中心,在班主任的引领下而达成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心理辅导课上,主要不是靠教师的指挥调度和教育来搞定一切,而是靠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来相互启迪、并参照同伴的认知水平与行为方式来推动自己成长……这些都是心理辅导课上的技术性。然而,身为多年班主任老师,在上辅导活动课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带有“班主任味”。而现如今的发展趋势往往是班主任兼任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是管理者,心理辅导老师是辅导者角色,两者的身份会存在冲突。这一次的研讨课,让我非常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我觉得作为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的双重角色,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好具体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双重身份的老师,我们需要在角色上有非常清醒地认识。在心理辅导课上,那老师就是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就要忘记自己的班主任身份,而转换成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在心理辅导课上,对学生抱有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