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父母效能训练校本化研究》

(2013-09-15 18:48:13)
标签:

教育

分类: 父母效能

《小学父母效能训练校本化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课题组

(执笔:陈晓群)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从2004年开始,通过家长学校分别进行了《学校主导,家庭主体,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及《创学习型家庭与小学生情商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善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更近一步促进了学生情商的提高。两项课题研究均获得了省、市课题结题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70后和80后的父母既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竞争,又要肩负着教养孩子的重任,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机会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进行滋养,功利地要求孩子只要学习成绩优秀,无法很好地陪伴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把教育往往寄托与学校,理解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外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说过:“江山是金,母亲是银。”可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家长常常感叹自己全心身地付出爱,而孩子却完全不领情,坏毛病不但不改,还抱怨父母啰嗦,实在没有办法,他们不知道“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不知也无法静心思考自己的问题,他们面对孩子的教育很有挫败感,认为供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陪着学习各种课外兴趣班,孩子就理所当然地要成“龙”成“凤”,功利地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自由,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缺乏民主、平等、有效的情感沟通和科学的教子方法,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问题”就产生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失衡。部分家长也想学习科学教子的方法,可社会中没有专门的家长学习机构供他们学习,民间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开设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可收费又太贵,一些家庭承担不起。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决定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进行《小学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在美国,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心理学博士托马斯.戈登,花费了近50年的时间构建了一套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已在美国各州及世界28个国家中普遍施行,它的每一阶段都会教给父母新的技巧,这些技巧能展开双向沟通,并且解决父母和孩子间的各种冲突,能够更开放、更真诚地交流,制定家庭成员共同接受的规则,公平地计划与分担家中事务,让孩子更有责任感、更积极,并且更有自制力。同时消除家庭暴力,构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台湾,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钟思嘉教授也进行父母效能训练,教会父母民主的教养态度,进行亲子沟通:积极倾听、问题所有权及我的讯息等,培养高素质的父母,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

    我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所做的“父母效能训练”的课题,认为理念、智慧、行为是“父母效能训练”的三个重要环节,并在课题实验校开展了父母效能的训练。从2000年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家长学校做起,开展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训练。指导父母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沟通交流,使父母亲掌握有效能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在影响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

    三、课题界定

    父母效能训练

    简称P.E.T.,是一九六三年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首创的一种亲子教育系统,训练父母亲如何倾听、了解自己及孩子的想法,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掌握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技巧——“积极倾听”、“我的信息”、以及“没有输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同时,父母也将学会觉察并调整自己的言行,打开情感功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建立一种温暖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成长的经典法宝。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阿德勒的亲职教育观点

    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一个个体的生活型态是在家庭环境下,个人因感到脆弱和不安全,为抵抗自卑感,所产生的补偿方法而逐渐发展出来。因此,家庭氛围与价值观,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是生活型态的决定因素。

   (二)罗杰斯的情感表达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如果父母懂得运用语言表达接纳孩子的能力,即可影响其子女接纳与喜欢自己及增加个人价值感,因为接纳是一种爱的行为表现。

   (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华生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而且,他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

   (五)教育心理学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五、研究思路

    首先是推广我校《学校主导,家庭主体,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及《创学习型家庭与小学生情商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成果。接着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进行“父母效能训练”培训,采用集体讲座、个人学习及个案跟踪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城市小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指导家长掌握“父母效能训练”中的有效沟通的心理技巧——“积极倾听”、“我的信息”、以及“没有输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构建小学“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家长的科学教子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激发小学生对父母、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把“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推广到其他小学,促进广大家长的成长。

    六、研究目标

    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父母效能培训指导和家长自主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父母效能训练技巧和自我成长,构建有效的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同时营造“科研兴校”的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教师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家长和学生,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七、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生父母效能现状(现有效的教子方法及困惑)的研究。

(二)“父母效能训练”内容(适合我校父母效能训练的内容)的研究。

(三)小学生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模式的研究。

(四)父母效能提升对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研究。

(五)父母效能训练对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研究。

    八、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查阅研究前人在父母效能训练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技巧的阐述,全面了解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过去和现状,明确研究的基础。

(二)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父母效能训练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前测和后测,通过调查结果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测实验的效果。

(三)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家长在自身和教育孩子上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情况进行动态地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充分发挥父母效能所依存的环境,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验证、提升和总结课题研究途径和方法,构建小学生父母效能训练的新模式。

(四)比较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各个家庭教育方法、问题的比较,发现和探寻父母效能训练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五)个案研究法:注重个案研究分析,从个案中发现有价值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为实验积累重要的、生动的素材。

(六)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总结。

    九、研究对象及范围

    我们选取一乙、二甲班、三甲和五乙班为实验班,4个班的家长和学生及班主任参与课题研究。

    十、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7月——20121月)

1.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

2.确定实验班。

3.培训课题实验人员。

4.课题开题。

   (二)实施阶段(20122月——20132月)

1.制定父母效能训练现状问卷调查表。

2.制定父母效能培训目标要求。

3.召开实验班家长、学生动员大会,家长和学生明确创建的意义、目标和步骤。

4.收集实验班学生现存的各种学业、心理问题,利用学校心检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前测。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确定父母效能个案例研究家庭,针对性开展父母效能训练活动。

5.签订父母效能培训学习承诺书,保证自学学习时间和内容。

6.对实验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指导家长建立亲子档案。

7.参加实验的家长制定父母效能培训计划,不断完善亲子档案。

8.请省市心理专家来校进行父母效能培训的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

9.加强个案指导,通过家访、接受咨询、提供信息等进行个别跟踪分析。

10.建立父母效能训练团体辅导小组,按时开展团体辅导,一月进行一次父母效能沙龙,帮助家长心灵成长。

11.定期检查家长完成的父母效能培训家庭作业,通过班级父母效能QQ群进行有效沟通,理论运用于实践。

12.一个学期开展两次课外亲子心育活动,活动要有方案、计划、总结及影像资料。

13.利用学校心检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后测。

   (三)总结阶段(20133月——20137月)

1.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自评、学校测评、座谈访问等方式了解家长、教师、学生等的反映,进行实验检测。

2.根据实验检测及收集的实验材料,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评价。

3.撰写实验报告,并整理实验材料,分类归档。

4.对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家长、教师、学生)予以表彰。

5.进行后续性研究。

    十一、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报告

(二)小学父母效能训练阅读手册

(三)小学父母效能实操手册

(四)小学父母效能个案集

(五)亲子活动集

(六)家长心得集

(七)学生作品集

(八)教师论文集

    十二、课题成员及其分工(平均年龄38岁)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分工

刘仁建

56

校长

中高

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的全面安排。

陈晓群

38

副校长

小高

课题主持人

课题方案的制定,开题、结题报告撰写、培训等。

唐爱纯

51

书记

中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协调。

熊正华

34

副校长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协调。

袁 

34

教研主任

小高

课题管理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管理。

孙 

34

教务主任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协调。

刘利华

34

班主任

小高

课题研究人

负责对课题具体研究和实施。

张红念

41

班主任

小高

课题研究人

负责对课题具体研究和实施。

游 

38

班主任

小高

课题研究人

负责对课题具体研究和实施。

余聪玲

45

班主任

小高

课题研究人

负责对课题具体研究和实施。

刘 

34

大队辅导员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开放活动的协调。

王 

38

总务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后勤。

夏 

34

信息教师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协调。

颜 

41

美术教师

小高

课题参与人

负责对课题指导、培训、研讨的宣传。

顾问

李运本、陈崇孝

业务指导

梁珊、何阳莉、李沫霖

十三、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估计研究经费为2万元左右,由学校自筹解决。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美)戈登著  宋苗译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美)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彭正梅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孩子们 儿童心理发展》(加)GuyR.Lefrancois著  王全志等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莫雷  教育科学出版社

《罗杰斯心理治疗》(美)Debora C.Brink主编  郑钢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著  张智勇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发现母亲》王东华等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做智慧型父母——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胡玉顺著  人大出版社

《倾听孩子》(美)帕蒂.惠芙乐著  陈平俊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吉诺特著  张雪兰译  京华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把心安顿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