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资源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分类: 专题研修 |
双水小学 任春燕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形态多样的信息终端纷纷应运而生。影视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高段;作文教学
在信息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形态多样的信息终端纷纷应运而生。信息化改变了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往占据传播主导地位的文字媒介逐渐退居边缘,开始被声、光、电俱全的电子图像媒介所取代。可以说,人类已经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子图像时代”。
身处这样一个信息多元情境中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玩着网络游戏和用着苹果手机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介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而小学,不仅是青少年生理第一性征凸显的重要时期,而且还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烈,自尊心脆弱,追求个性张扬,喜欢新鲜事物,模仿欲膨胀等等。这些生理和精神上的特征都决定了小学生对于外界的影响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敏感和追求欲望,对于充斥在现实生活各个角落中的影视艺术不可能视而不见。
一、影视资源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的要求
2000年10月,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是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其本身超“文本”的特性提供了语文教学外延的无限广延性及模糊性,这便大大增加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因此,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资源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以及语文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小学语文课程需要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常怀“树人”之心,珍惜学生的个性,呵护创新思维,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深度挖掘语文与其它学科和艺术形式之间的契合点。
2.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看
作文写作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活动,它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衡量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作文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情梳理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系统化、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知识储备,开放的包容精神,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因此,必须秉承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理念,积极营造和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
二、影视资源的内涵
广义的影视资源是指:“一切以电影电视形态呈现出的资源,它是一种融合了文学、绘画、摄影、戏剧、建筑、音乐、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多种感觉相互兼容刺激的资源,更是综合性、表现性和启迪性都很高的艺术形式。”而我们这里则特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直接审美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的影视资源。基于此,我们将可以引入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影视资源理解为,不是专属于影视艺术范畴的资源,而是特指那些可以被应用到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资源。
因此,除了影视艺术本身的艺术性、逼真性、审美性等,还要求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针对于作文课堂的教学实际、适用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影视资源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从影视资源中学会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主要通过人的感官而进行的直接认识外界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人自身的感觉使人们保持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使人们获得了关于外部世界的经验认识。
影视作品是镜头艺术,创作者通过手中的镜头,选取眼前的景物,最终以运动性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调动镜头的手法就是对于现实和外界进行观察的活动。同时,也寄托了创作者的态度和观念,从而使得电影画面本身具有了可观赏性和价值取向性。例如影片中空镜头的运用。“所谓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如画面上只有高山、流云、海浪、湖水、青松等。”其实空镜头并不空,而且有多种表现功能和艺术价值。我们以电影《边城》为例,电影的开头就是一组典型的空镜头:
镜头一:雾气缭绕,低沉阴郁的天空下,湘西群山层峦叠嶂,苍翠秀丽,如同一幅笔墨饱满的中国山水画......
镜头二:一条山崖间的官路,雨水绵绵,蜿蜿蜒蜒,一直延伸到破败的城门口。
镜头三:透过近处的白塔,一条小溪缓缓而流......
镜头四:顺着小河,在白塔的下面,出现一只小船和一所茅草屋......
至此,电影镜头从远及近,从大到小,逐步交代出了极富有湘西特色的秀丽风光,为接下来人物的出场交代了如诗如画的背景,也为故事的发展搭设了舞台。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镜头移动,其实是创作者对于故事环境的观察。以上一组镜头,共同营造出了湘西古朴的边城风光和原始匪气的氛围,衬托出人物性格的憨厚、豪放。在教学中,可以分步骤引导学生跟着创作者镜头的移动,变换观察的角度,细致入微的体悟观察在写作者和创作者手中的应用。然后,启发学生将这种“镜头观察法”移用到现实生活的写作观察中。例如,作文教学中的景色描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分镜头”,我们以校园描写为例:
“分镜头”观察法演示图
在具体的操纵中,第三步和第四步是关键,也是最贴合电影镜头的步骤。对镜头的控制就是对观察者位置的选择,这直接决定着选入镜头(观察者眼睛)的景色。在摄景(描写)过程中,学生往往分不清主次,找不到合理的顺序,写出的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条理。但是,如果以电影镜头技术处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引导学生将眼前景物按照上文的举例进行观察,分成几个镜头链接,按顺序一步一步写出。
(二)从影视资源中学会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积累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已有素材和情感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积累是一个长年累月的细致工作,是伴随着写作者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素材库”。
影视作品中囊括了优美绚丽的环境、典型丰满的人物、曲折跌宕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情感,动人心魄的矛盾冲突等等,都为学生学习习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性材料。通过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和鉴赏,学生坐在教室,足不出户便能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情感经历,领略到迷人旖旎的自然风光,接触到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这些无疑是生活经历并不太丰富的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恰当的第二手素材。
而影视又是名著积累的一个好帮手。历数电影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已经囊括了大部分的经典名著。例如《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简爱》、《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等,还有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鲁迅的多部优秀作品。除此,还有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人与自然》、《大家》等节目,以及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新年新诗会》朗诵表演等等,这些每天都贴近每一个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节目和电影,无疑从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上对他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通过影视艺术的积累,学生不是单纯的积累了一部电影,一点知识,或者一个故事,而是一段回忆,一份情感,一种成长。电影艺术自身巨细无遗的包容量和审美趣味,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空间,还是微细的昆虫世界,都变得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达·芬奇说过:“眼睛是一个重要通道,通过它,人的识别力就能广阔地看到宇宙万物(也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优美表现。”因此,以视图为主的影视资源积累,和以文字为主的文学积累有着显著的差别和优势。
(三)从影视资源中学会想象
作文写作是基于生活现实和生命感悟的创造性地心理活动,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是依赖于想象的生成和发散。想象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精神性再创造,将原有经验升华为自我的未来经验。因此,只有通过想象,写作者才能完成对以往生活的命名和归纳,才能发现生活的魅力和生命的厚重,才能触发想要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只有在形象丰富的情感熏陶下,才能培养起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命的激情。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以美为追求,以情为核心,对激发人内心的情感源泉具有独到的作用。它们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感动人,内化为思想观念,最终形成行为。例如,伊朗电影《小鞋子》,电影紧紧围绕一双鞋子展开故事,从兄妹两人“丢鞋”,“找鞋”,“换鞋”,“争鞋”,为我们静静叙述了一对兄妹之间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可以带领学生品味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感悟生活中的小事带给我们的情感波澜。例如,电影中兄妹两人一起“洗刷球鞋”的一组镜头:
镜头一:哥哥和妹妹一人拿着一只球鞋在院落的水池旁中洗刷。暖暖的阳光,如雪的肥皂沫,以及兄妹两人脸上会心的笑容。
镜头二:哥哥在洗刷的过程中,无意间吹了吹沾了一鞋的肥皂沫,在阳光中,立即飞起来几个五彩的小泡泡儿。
镜头三:妹妹看见哥哥吹起的小泡泡儿,甜蜜地笑了,她也学着吹了吹自己手里沾满肥皂沫的鞋子,几个五彩泡泡儿飞了出去
镜头四:哥哥看了妹妹一眼,温暖的笑了笑
镜头五:于是,妹妹从手里的肥皂沫中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泡儿,在阳光中,飞了起来
镜头六:哥哥也开始吹泡泡儿,一会儿,大大小小的五彩泡泡儿,如蝴蝶在兄妹身旁飞了起来
这一组短短地不到一分钟的电影镜头,描写了生活中一件再普通不过,再熟悉不过的小事,但是却拍摄的唯美、自然、温暖,画面处处洋溢着兄妹间的真挚感情和童年温馨。创作者,在这里注重了细节描写和场面渲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画面,启发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类似事件,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置换写作法”,如将哥哥和妹妹换成妈妈和孩子,或者自己和朋友等等。这样,从生活的一个小切口入手,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大胆创造,写出人与人之间的至诚至真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思考生命的兴趣。
(四)从影视资源中学会应用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应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学会思考和体悟生活和生命,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应用空间。应用是将以往的经验付诸行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以往的学习进行评价和衡量的考核。
电影台词,作为影视作品中的文学元素,简洁优美,是很好的写作积累素材。前几年《大话西游》、《东邪西毒》、《霸王别姬》等电影中一些经典台词的流行,以及受到青少年群体的追捧,都说明了小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迷恋。因此,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仿写电影台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口语语感。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学习表达方法,从而调动他们思考和写作的欲望。
其次,学写影视评论,读后感,加强文笔练习。影视作品展示大千世界,是缩微版的世界和生活。从中学生能够发现真善美,也能品出假恶丑,一次观影过程就是一次精神旅行。而学生对于所看影片的评论和思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积累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分析能力,进而刺激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批评。同时,鼓励学生多写、勤思、常练,养成良好的评论习惯和写作习惯。
最后,在学会应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改编改写,甚至创作电影剧本,有条件甚至可以进行排练演出。这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行剧本的写作和排演,有助于学生探索人物性格特征,帮助他们体悟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积极面对,努力探索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影视资源引进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一次勇敢而大胆的尝试。它是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构建起来的具有时代性、操作性等特点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在影视艺术的魅力引导下,师生共同营建民主、自由、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习动机生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恒基 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第73页,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
【3】胡晓.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访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J].小学语文,2007:6-8.
【4】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J].人民教育,1962(6):1.
【5】曾萍.《论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和整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6】刘江凤.《贾樟柯电影的诗化建构》,《浙江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