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学生“识字回生”的解决策略研究

(2016-12-07 20:16:55)
分类: 专题研修

 主研人员                        邹美娥    梁颖颖

一、研究缘起

 新课程的识字要求是: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其学习强度,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这种识字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然而,新课程所实施的多读少写的教学方式从另一角度又给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识字,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但如果只动嘴不动手,学生就会学得快,忘得也快,渐渐地就会出现“生字回生”的现象。其中又以中下水平的学生最为严重,往往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这样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那么,一年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回生情况的调查。调查试卷内容是开学至今所学的词语50个。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对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学生的识字回生现象较为普遍,学习时间越长的生字回生率越高。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可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识字回生现象体现了艾宾浩斯曲线的遗忘规律。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的实验报告,我们知道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你经常可以发现才教过的课文,孩子课堂上能读,过几天生字一搬家,孩子就不认识了。

    (二)课堂教学不够精彩,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3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平时教学中,老师在教生字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如果老师稍微花点心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歌”字的教学:可以编“哥哥欠妹妹一元钱,哥哥给妹妹唱支歌”使用了这种编故事的记字方法,一个班只有两个孩子错。

   (三)课外阅读量过少,导致生字不能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巩固。

    低年级孩子80%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量过少,学过的生字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认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认识了生字,课外得不到有效的“多见面”,回生现象自然而然出现。学过的生字没有经常迁移到课外读物中反复见面,经常使用,孩子也会经常遗忘所学的生字。

二、关键词的界定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回生”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又感到生疏以至遗忘的现象。“识字回生”则是指学生识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记忆痕迹逐渐消失或受到干扰的一种现象。

识字是小学阶段重要教学内容,学生识字量要求很大,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左右,而一二年级就要求掌握1200个,学生识字任务较重。每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课时安排紧凑,生字一课接一课,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巩固复习,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二类字,缺少再认、再学的机会,学生识字回生现象严重。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不识(所写字与测试的拼音不符)、不会写、写错字、写别字。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强调音形义的整体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发展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并结合语文写话、阅读等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及时有效巩固。

三、研究过程

我们以本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识字回生”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测试等调查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回生”的现状,如““识字回生”的比例与类型,“识字回生”现象的表现特征等等。根据问卷提供的信息,分析小学生“识字回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汉字自身、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教材、家庭与社会五个方面进行探究,提出降低小学生“识字回生”率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中积极尝试,推进改变识字教学的方式,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课,勤于总结,不断反思,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步收获形成文字,以便进一步指导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成果——应对小学生“识字回生”策略

通过对小学“识字回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我们对识字回生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教师角度

    要想改变小学生“识字回生”的现状,首先就要从教师入手。

  1.音形义的融合教学

识字就是抓住汉字音形义这三个基本要素,而且还要让这三个因素相互沟通,使神经联系过程可以在任何一方进行。既然识字就是为了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老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进行音形义的融合教学。对于不同类型的汉字,建立的联系在步骤上也有所不同。对于形声字,可以先建立音和形之间的联系,之后再建立与义的联系。

    2、因字而异、因生而异

    我们在讲解汉字上主要采用的是“随课文识字法”但是这种方法有着自身的缺陷。“其实每一种汉字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以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让生字教学达到最优,所以应该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办法”。

其实上述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字而异,因生而异。大家就更不会陌生了。即大家熟知的因材施教,只是把因材施教运用于教授汉字之中。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智能是不一样的,通过观察,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擅长的领域着手教授。

    3.采用记忆法

如果某个汉字任何识字教学方法都不易教授,老师可以尝试使用大声朗读法,让学生盯着该汉字大声朗读,让学生无形之中记住该汉字。

当某个汉字方便用演示的方式来操作时,教师们也可以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比如“簇”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蝙蝠群体休眠时的图片,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是七八只聚集在一起,即一个种族的动物们聚集在一起“既便于理解该字,又容易记住字的组成部分。”

    4.学而时习之

    汉字之所以回生率高,主要原因就在于被遗忘,而防止遗忘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复习。只要学生与汉字时常见面,经常巩固,就会使汉字的回生率降低。在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水平进行适当规划,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识字复习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在复习汉字时要注意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最后还要注意复习的间隔时间,复习间隔时间要先短后长,做到“时习之”。

    5.改变识字教学方式,增加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要增加汉字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1)字谜识字

    小学生“识字回生”大多数是因为对字形观察不仔细。字谜识字法使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把握字形的结构、笔画、笔顺等特点,加强对字形的观察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汉字意义的理解。比如“画”这个字,老师用这样的谜语: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盖上盖“这样学生清晰地记住该字的构造。

2)巧编顺口溜

    对于一些形似的汉字,采用顺口溜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对它们的区分。比如“泡、炮、跑、饱、胞、抱”的区别记忆:有水冒气泡,有火放鞭炮,有食能吃饱,有月是同胞,有手来拥抱,有衣穿长袍。

3)游戏识字

    我们一般采用“找朋友”,“摘苹果”的游戏方式。随着所学生字的增多,的可以采用生字接龙的办法。老师把全班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利用己经学过的汉字进行接龙,可以用部首相同的办法来接龙,也可以用同音字的办法来接龙。比如用以“木”为部首的字来接龙,学生就会努力回忆以“木”为部首的汉字,即使有些学生回忆不起来,当其他同学回答的时候该汉字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强化作用。

  6.调节教材中汉字的重现

教材的编排我们教师没有办法改变,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调整汉字的重现率。教师可以采用生字卡片的方式,但是现在的老师更喜欢使用多媒体,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构造、笔顺等,还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等等。通过汉字的反复出现,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最终达到记住汉字的效果。

(二)学生角度

学生是在学校学习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学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所以从学生入手对于解决汉字的回生问题也会有大帮助。

要想从学生入手,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攀比心理。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下面几个方法来提高他们识字的兴趣。

1.小组竞争

把全班的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这里的平均不仅有数量上的平均,还要有质量上的平均,教师要经常组织小组间的比赛,比如“默字比赛”,“猜字谜比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可以通过竞争,达到优学的效果。

2.一对一

所谓“一对一”,就是一个汉字把握良好的学生A帮助一个汉字掌握较差的学生B,每天给他们定量的任务,由学生A辅助学生B完成。学生A在帮助学生B的同时,不仅教会了学生B汉字,还会把自己掌握这些汉字的策略教给他,一举两得。虽然这两种办法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老师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五、研究效果

   (一)学生识字兴趣高,识字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的孩子至少熟练掌握了三种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编儿歌识字,听读识字,利用熟字记忆等,提高了生字的识记能力。

课题研究使学生自主快乐识字,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识字的愿望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复习,有效减少了“回生”现象的发生。

“经常见面”记得牢。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字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生字的最好办法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我们在认字后的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佳。把教完的生字来让学生进行识字大闯关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既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又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更加地牢固。

我们还鼓励学生互查识字情况;再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造句,练习说话和写话。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安排写字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复习巩固生字,减少“回生”现象。

同时我们鼓励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书、广告牌、电视中等去找一找学到的生字,并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字,只要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认识更多的字。

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各班的识字竞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快乐教学

近一年来,通过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能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注重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每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后进行反思,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教学的方法,提高了低段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有效减少了大部分学生的“生字回生”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比较简单的独体字时,我们采用形象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懂图意来识记生字。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字与画》这一单元中,我们在教学“山”“水”等字时,用简笔画将山、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汉字字形的演变,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老师们将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优化了识字教学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从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法、反思教学的得与失、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法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教生字的枯燥,寻找到了更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