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识字回生”的解决策略研究
(2016-12-07 20:16:55)分类: 专题研修 |
一、研究缘起
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学生的识字回生现象较为普遍,学习时间越长的生字回生率越高。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可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二、关键词的界定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回生”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又感到生疏以至遗忘的现象。“识字回生”则是指学生识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记忆痕迹逐渐消失或受到干扰的一种现象。
识字是小学阶段重要教学内容,学生识字量要求很大,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左右,而一二年级就要求掌握1200个,学生识字任务较重。每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课时安排紧凑,生字一课接一课,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巩固复习,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二类字,缺少再认、再学的机会,学生识字回生现象严重。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不识(所写字与测试的拼音不符)、不会写、写错字、写别字。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强调音形义的整体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发展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并结合语文写话、阅读等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及时有效巩固。
三、研究过程
我们以本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识字回生”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测试等调查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回生”的现状,如““识字回生”的比例与类型,“识字回生”现象的表现特征等等。根据问卷提供的信息,分析小学生“识字回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汉字自身、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教材、家庭与社会五个方面进行探究,提出降低小学生“识字回生”率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中积极尝试,推进改变识字教学的方式,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课,勤于总结,不断反思,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步收获形成文字,以便进一步指导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小学“识字回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我们对识字回生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识字就是抓住汉字音形义这三个基本要素,而且还要让这三个因素相互沟通,使神经联系过程可以在任何一方进行。既然识字就是为了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老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进行音形义的融合教学。对于不同类型的汉字,建立的联系在步骤上也有所不同。对于形声字,可以先建立音和形之间的联系,之后再建立与义的联系。
其实上述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字而异,因生而异。大家就更不会陌生了。即大家熟知的因材施教,只是把因材施教运用于教授汉字之中。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智能是不一样的,通过观察,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擅长的领域着手教授。
如果某个汉字任何识字教学方法都不易教授,老师可以尝试使用大声朗读法,让学生盯着该汉字大声朗读,让学生无形之中记住该汉字。
当某个汉字方便用演示的方式来操作时,教师们也可以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比如“簇”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蝙蝠群体休眠时的图片,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是七八只聚集在一起,即一个种族的动物们聚集在一起“既便于理解该字,又容易记住字的组成部分。”
(1)字谜识字
(2)巧编顺口溜
(3)游戏识字
教材的编排我们教师没有办法改变,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调整汉字的重现率。教师可以采用生字卡片的方式,但是现在的老师更喜欢使用多媒体,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构造、笔顺等,还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等等。通过汉字的反复出现,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最终达到记住汉字的效果。
(二)学生角度
学生是在学校学习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学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所以从学生入手对于解决汉字的回生问题也会有大帮助。
要想从学生入手,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攀比心理。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下面几个方法来提高他们识字的兴趣。
1.小组竞争
把全班的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这里的平均不仅有数量上的平均,还要有质量上的平均,教师要经常组织小组间的比赛,比如“默字比赛”,“猜字谜比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可以通过竞争,达到优学的效果。
2.一对一
所谓“一对一”,就是一个汉字把握良好的学生A帮助一个汉字掌握较差的学生B,每天给他们定量的任务,由学生A辅助学生B完成。学生A在帮助学生B的同时,不仅教会了学生B汉字,还会把自己掌握这些汉字的策略教给他,一举两得。虽然这两种办法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老师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的孩子至少熟练掌握了三种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编儿歌识字,听读识字,利用熟字记忆等,提高了生字的识记能力。
课题研究使学生自主快乐识字,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识字的愿望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经常见面”记得牢。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字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生字的最好办法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我们在认字后的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佳。把教完的生字来让学生进行识字大闯关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既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又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更加地牢固。
我们还鼓励学生互查识字情况;再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造句,练习说话和写话。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安排写字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复习巩固生字,减少“回生”现象。
同时我们鼓励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书、广告牌、电视中等去找一找学到的生字,并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字,只要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认识更多的字。
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各班的识字竞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近一年来,通过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能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注重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每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后进行反思,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教学的方法,提高了低段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有效减少了大部分学生的“生字回生”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比较简单的独体字时,我们采用形象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懂图意来识记生字。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字与画》这一单元中,我们在教学“山”“水”等字时,用简笔画将山、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汉字字形的演变,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老师们将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优化了识字教学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从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法、反思教学的得与失、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法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教生字的枯燥,寻找到了更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