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法
(2015-12-15 14:46:44)
标签:
教育 |
分类: 理论学习 |
假设法
1.假设法的概念。假设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些数据做适当的改变,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再根据计算所得数据与原数据的差异进行修正和还原,最后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转化方法的一种。
2.假设法的重要意义。假设法实际上是根据原来的数据、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做一些数据的改变,把原问题转化成新的问题,而且新的问题易于理解和解决,是一种迂回战术,表面上看解题的步骤变多了,但实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有利于计算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假设法的具体应用。假设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逻辑推理问题,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问题中都有应用。
4.假设法的教学。假设法的教学,对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数据进行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要思考它与已掌握的什么知识有关系,用什么思想方法或者模型来解决,然后想方设法把它转化成数量关系明确而且易于理解的已有的知识。
案例1:(1)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的 是女生人数的2倍。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第(1)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非常清楚且易于理解,既可以用方程解决,也可以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计算。第(2)题,数量关系与第(1)题有类似的地方,但又稍复杂,可看作是第(1)题的变型题。两个数量无法直接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因而无法直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如果用算术方法,可这样想: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在不改变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关系前提下,可假设男生有3人,那么3的三分之二是2,2除以2等于1,因而女生有1人,所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这样就把第(2)题转化成了第(1)题,再用算术方法列式计算便可。
案例2:小明和妈妈恰好花100元买了10本书,单价有8元一本的和13元一本的两种。其中8元一本的和13元一本的各买了几本?
分析:假设10本书都是买的8元一本的,那么才花了80元,比实际少花20元。两种书的单价相差5元,20里有几个5,就得出13元的有几本。20÷(13-8)=4,所以8元的买了6本,13元的买了4本。
第二,在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前提下,可假设其中的一个数量为单位“1”,可大大简化计算的繁琐程度。
案例3:足球比赛门票是20元一张,平均每场有5000名观众,降价后每场观众增加了50%,收入增加了20%,降价后门票的价格是多少?
分析: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观众人数×门票价格=收入。先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意,要求的是降价后门票的价格,需要知道降价后的收入和观众人数。降价后的收入是:5000×20×(1+20%)=120000(元)。降价后的观众人数是:5000×(1+50%)=7500(人)。所以降价后的门票价格是:120000÷7500=16(元)。实际上此题还可以用假设法,根据题意,降价后的人数和收入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变化,实际上观众人数是5000还是500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因此只需要设观众人数为单位1就行。假设降价前的观众人数是1,则降价后的观众人数是1×(1+50%)=1.5, 降价前的收入是20×1,则降价后的收入是20×1×(1+20%)=24,所以降价后的门票价格是:24÷1.5=16(元)。
案例4:如下图所示,水池和菜地组成了一个正方形,水池和林地组成了一个长方形,重叠的部分是水池。水池的面积占长方形的 ,占正方形的 。
林地的面积比菜地多 200平方米,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分析:因为水池的面积既与长方形有比例关系,也与正方形有比例关系,所以可设水池的面积为1,那么林地的面积为 。菜地的面积为 ,那么林地比菜地多2(5-3)个单位面积,1个单位面积是200÷(5-3)=100(平方米)。所以水池的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