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学设计
(2016-11-02 16:36:40)分类: 教学设计 |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学设计
汉滨初中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 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力。《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展示,认识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和特性,初步尝试利用手绘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让学生能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自信、大胆、有个性的表达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手绘线条图例,学会分析其功能意义与表达的特点。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学习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点: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
解决难点的方法:
1、
2、
3、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假如一个外国游人来到中国迷路了,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帮他找到他要去的地方?
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把全体学生是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自然地进入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手绘线条图画是一种实用、简洁的交流手段。也让学生知道读图、画图能力的重要性。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让学生回答。
(2)教师展示图片,分析手绘线条的特点。
(3)小组合作探究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社会生活实际中用手绘图像表达的图例,更好的体会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认知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1)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
(2)出示《贺兰山岩画》、毕加索作品,让学生欣赏,加深对手绘线条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手绘线条图像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毕加索《公牛》的欣赏让学生明白用线条表达物象的方法和技巧。
4、创作表现
(1)让学生分成两组,在圆形的基础上画出生活中的五件物品,要让大家能猜出,让学生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抓住事物的关键,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
(2)教师讲述一个故事,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简单的线条把它画出来。
设计意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故事设计的贴近学生生活,幽默搞笑又不失正能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手绘线条,就会使他们增强自信,放开去画,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1)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请同学左右交换作品,先欣赏对方作品在谈谈优缺点
(2)由各小组推荐本组的一幅优秀作业交流欣赏。
(3)教师总结。适时鼓励,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
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以讲授专业美术知识为主的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在老师逐步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能积极主动进行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并涌现出不少优秀之作,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但由于本次公开课学生和老师比较陌生,课前没有交流,所以在课堂气氛的调动上做的还不够好,没能让所有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来。加之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实践的效果也不同,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加以引导。
总体而言,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可塑性很强。对于学生的发言和上黑板展示,我基本上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充满自信,基本达到了最初设定的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猜猜、玩玩”的氛围中学得愉快、画得开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