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版画》教学设计
(2016-06-20 20:15:1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单色版画。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种造型艺术,指可在不同的平面板材上通过手工制版,然后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本课主要是单色版画中纸版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色版画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色版画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基本艺术表现。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了解版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的艺术常识。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开展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通过纸版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基本艺术表现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吹塑纸版画范图、无色圆珠笔、水性水彩笔、A4纸、水粉颜料。
2.学具:吹塑纸版、无色圆珠笔、水性水彩笔、A4纸、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在拖地之后有人踩上去,地上会出现什么?
生:有图案的脚印
师: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让学生看看自己的鞋底,发现鞋底有凹凸不平的纹样,走在湿的地面上就容易印出图案)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把墨汁沾在手上,然后再纸上印出来,就能印出指纹,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手指皮肤是凹凸不平的。
师:再美术中也有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利用雕刻刀或其他雕刻工具在平面的板材上面作画,它不同于一般绘画。在各种不同版材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这就是版画。
(二)、讲授新课内容:
1.版画的起源: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幅雕刻版印刷版插图是唐咸宗九年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当时的木刻版画技法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2.版画的种类:版画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平版画和孔版画等;根据不同的制版材料又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
3.版画的色彩分类:单色版画和一版多色版画
师: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单色版画中的纸版画。(引出课题)
4.纸版画的分类:剪贴纸版画和吹塑纸版画。
5.出示图片,组织学生将版画作品与中国画、油画作品对比,感受版画的特点:复数性。
6.展示版画的底板,说明凸版画的成象原理:把不要的部分刻去,成凹状,需要的部分保留,成凸状,利用版面上凸起的点、线和色块,经过着墨印刷而产生图像。
(三)、师生互动,探究联系:
1.
2.
阴刻——对比强烈,有力量感。
阳刻——细腻,轮廓感强烈。
实物粘贴——肌理变化丰富。
教师在肯定学生作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单色版画的审美特征:体会作品或细腻、或粗狂的艺术风格,造型或写实、或夸张、或变形的不同美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色彩来组织画面。
(五)、课后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为作品签名并进行装裱。使学生初步形成作品意识,增强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的构建一种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动手尝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1.教学环节清晰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水平不断逐层提升,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版画,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学生较难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我通过欣赏、引导、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学生的制作活动中来,所以整节课的教学氛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1.本科重点是解凸版画的制作方法,但是在布置作业中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凸版画适合表现什么样的作品。2.讲授时间过长,学生急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