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问: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答:视网膜是一层贴在眼内壁上的非常精致的感光神经组织,薄如蝉翼。它有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两个部分。视网膜的感光组织叫做光感受器,是神经上皮层最外一层组织,它紧靠在色素层上;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就通过色素层供应光感受器营养代谢。光线进入眼内到达光感受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生物电,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中枢,从而能看到外界物体。光感受器与色素上皮层分离了,这就叫做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是光感受器失去营养,不能进行光化反应,也就无法传递光信息到达大脑视中枢,病人就感到眼前有一片黑影区(相当于眼内视网膜脱离的地方),日子一长,脱离的范围不断扩大,终至完全失明。所以,视网膜脱离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一般说来,视网膜不会轻易脱离,只是当神经上皮层发生了破孔时,眼内腔(主要是玻璃体,它富于水分)的水分就会从视网膜破孔流到光感受器与色素上皮层之间,把这两层组织分隔开,这就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也就是眼科医生日常所指的视网膜脱离。
问:为什么视网膜会脱离?
答: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病因有两种:一是外伤,外伤撞击时,不变形的玻璃体与会变形的眼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局部的离断。而穿孔性的眼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裂孔、脱离。跳水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生涯中,眼球一次次高速撞击水面,视网膜反复震荡拉扯,很容易形成裂孔,继而发生脱离。二是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患者眼轴拉长,容易发生玻璃体变性和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在近视眼患者中占50%~60%,随着近视眼人数的增多,使得视网膜脱离渐渐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问:如何早期发现视网膜脱离?
答:首先是眼前出现闪光、冒金星,然后黑影飘动,看东西似乎有遮挡,怎么擦也擦不掉,或一些高度近视眼患者以前就有的飞蚊症突然急剧加重,此时恐怕视网膜已脱落下来;接下去就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到了这一步,提示视网膜脱离已经损伤到人眼看东西最重要的部位——黄斑,此刻病情就严重了,这时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差的。
一旦出现闪光、冒金星等挥之不去的症状,应立即就诊,争取早期治疗。从视网膜脱离的自然发展来讲,能自然复位的极其罕见,就像一块陈年旧布,撕开一个口,整块布就会沿着这个口裂开,不经治疗的话,绝大多数视网膜脱离会从小面积发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若不及早手术将其复位,视网膜因得不到脉络膜提供的养分,可致失明。少数较轻的视网膜裂孔患者可不需要手术,做激光治疗就行了。
问:如何预防视网膜脱离症的发生?
答:在国内,近视眼的发生率很高,因此患视网膜脱离症的病人也比较多。预防之道首先是预防近视眼,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就要注意用眼卫生。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发病率更高。有了近视,更要防止其发展。
预防眼外伤也非常重要。一是直接伤到眼球的,另一种是间接伤着的,如碰撞头部或跌倒摔跤。这两种外伤都可以引起眼球内玻璃体的剧烈震荡。视网膜破孔可以在外伤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所以外伤后有眼症状时应立即找眼科医生检查眼底。即使当时没有发生视网膜破孔,在一定时间以后还要继续随访,尤其是有闪光感时更应及早注意。因为牵拉视网膜的感觉就是闪光。虽然有闪光感并不一定会有破孔,但至少是一种预警信号,不宜忽视。医生有时在有闪光感的病人眼内发现视网膜破孔,及时进行激光封闭破孔,就可以避免发生视网膜脱离。这叫做预防性措施,也可以称之为预防性手术。这种手术很安全,不切眼球任何组织。激光光束通过瞳孔直射破孔区发生光凝作用而完成手术。
问: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能预防视网膜脱离吗?
答: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近视度,改善视力,但不能治愈近视眼,如不注意用眼卫生,近视眼依然会继续发展。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眼球的前后径已经增长,眼球壁已经变薄,视网膜脱离的危险依然存在。激光手术不能预防视网膜脱离。
问:视网膜脱离有什么护理要点?
一旦诊断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宜闭目静卧,卧向有破孔的一侧。如右侧有破口就向右侧卧,下方有破孔最好取半坐位,这样可以减轻破孔的牵拉,避免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扩大;尤其是避免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区”,这“黄斑区”是眼睛精确视力集中的地方,脱离以后视力易致损害,即使复位后也会受到影响。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应及时治疗,越快越好,时间拖长后复位的成功率就会降低。
问: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预后?
手术后的视力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是否损伤到黄斑。若没有侵害黄斑,80%以上可获得0.4以上视力;若已侵害黄斑,则大部分视力最终在0.1以下。②治疗时机。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脱离的时间越长,病情越复杂,视网膜萎缩和变性已经变得不可回复,即使做手术,效果也较差;脱离一年以上,即使手术成功,视力也难以恢复。③发病原因。如果眼外伤情况 复杂,损伤严重,可能手术效果会很差;单纯的近视眼,如果发现及时,许多人都能获得理想的视力。总的来说,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