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耳闷、耳鸣,小心耳聋!

(2015-08-25 11:38:20)
标签:

杂谈

        诊室里来了位刚结婚的女博士,因张罗婚事过于疲劳,加上最近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熬夜,半个月前她突然感觉有闷塞感,还有嗡嗡声的,连对面男同事跟她说话也听不清,不过这些症状很快就自动消失了,因此也没怎么在意。然而,这些症状隔一段时间又发作一次,且越来越频繁,于是她赶紧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检查后发现,原来她患的是急性低频感音性。一听到“聋”这两个字,女博士不禁呆住了:有这么严重吗?

低频感音性
  很多人一听说此病,往往会有跟女博士一样的反应。其实,急性低频感音性聋不同于一般的突发性聋,简单来说,它是一组原因未明、以急性发作的低频听力下降、有鸣和闷塞感且不伴有眩晕的症候群。
  这种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女轻男”:一是发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二是这类病人一般没有高频听力的损失,由于男性的声音较为低沉,低频音素成分较多,而女性声音较尖细,属于高频率的声音,所以病人发病时常常能听到女性说话,却听不到男性的声音。
  此外,此病单侧发病多见,发病突然,常反复发作,而发病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则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病人可自愈,预后一般良好。
  虽说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是个体因劳累、紧张、受凉、压力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同时在病毒或(和)细菌感染、外伤、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内组织被误认为异己物质,被自身免疫系统误伤,从而导致功能紊乱,或引起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最终导致发病。
  目前,急性低频感音性聋已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且由于其发病率呈越来越高的趋势,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拖延治疗,别后悔
  现代人生活忙碌、时间宝贵,而此病又常常可自愈,因此,不少人会提出疑问:这个病到底要不要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发病后很快恢复正常,通过去除诱因,如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感冒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等,往往可避免再次发病。
  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则应该积极就诊,否则此病可能逐渐演变成以眩晕为主的梅尼埃病,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此外,个别病例还可能是其他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蜗后病变(听神经病、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等)的表现,所以,有必要借助相关检查进行排除。
  同时,也可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像一般的神经营养药、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等,在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经过生活调节后仍反复发作或合并眩晕者,应尽早就诊,特别是那些听力迟迟不见恢复,甚至还逐渐下降的病人,更应该警惕存在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并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文/陈锡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耳科主任医师)

注:原文刊于2012年《家庭医生》杂志。
订阅:http://b.weimai.com/wap/index/view/token/1281354/id/27792

零售: http://b.weimai.com/wap/index/view/token/1281354/id/625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