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狮子山兴福寺介绍
(2014-02-08 08:15:15)分类: 学院动态 |
兴福寺,原名“兴福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狮子山顶,周围岗峦环抱、松杉蓊郁、清静幽雅。寺院始建年代已无可考,据寺内现存的石碑记载,该寺曾于清乾隆59年重建,原为男众道场,1958年后改为女众道场,由谛明法师任住持。文革期间,寺院遭到毁坏,仅存残旧的殿堂三间,小厢房三间,谛明法师坚守在此,生活十分清贫。80年代宗教政策恢复以后,谛明法师遂募捐集资,重修大雄宝殿,并兴建了天王殿和东西厢房八间(今已拆)。谛明老法师在1997年圆寂,适逢其弟子闻开法师在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求学,寺院由一位沙弥尼和一位女居士照看。闻开法师德才兼备,1997年毕业后即被福建佛学院留下任教。2002年,法师因台州广大信众的需求,辞去了佛学院的教务工作,回寺主持寺务,着手寺院的重建。
闻开法师精研律学,悲愿广大,她一边建造殿宇房舍,处理寺务,一边组织僧众学习律藏及教理,并经 常为居士讲经,传授三皈五戒及八关斋戒。当时寺院经济条件很拮据,交通也十分不便利,所有砖瓦石块都要靠人工抬上山顶,后来修了索道,也要一点一点运上山。在艰苦的条件下,闻开法师带领缁素两众,费时六年,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药师殿,地藏殿,大寮及五观堂,并为佛像重塑金身,还兴建了五栋宿舍楼,使寺院初具规模,僧众身有所安。2008年秋季,寺院举办了隆重的落成和圣像开光典礼,将“兴福堂”更名为“兴福寺”。各级领导、诸山长老及四众弟子云集狮子山,共同庆贺此一盛事。
现今,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地藏殿,大悲阁,客堂,厨房,五观堂,常住楼,法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念佛堂和综合楼亦正在兴建当中。
闻开法师深感戒律对佛教发展的重要,于2003开始试办常年学习班,在修建寺院的繁重工作中,坚持带领僧众学习《尼钞》、《随机羯磨浅释》、《劝发菩提心文》,并不辞辛苦亲自授课。2004年,兴福寺律学研究班正式成立,聘请福建佛学院的多名法师来寺授课,教授南山三大部及《戒相表》、《尼钞》、《羯磨浅释》等课程。同时,闻开法师还组织僧众布萨、安居、自恣,建设如法如律的尼众道场,对在家信众亦定期举办共修活动。法师为修建寺院,培养僧才,弘法利生事业呕心沥血,曾无懈怠。在法师及大众多年共同的努力下,寺院戒幢高举,道风整肃,获得了各级领导及四众弟子的一致赞誉,四方尼众慕名而集,学僧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年轻沙弥尼、行者的学法需求,2012年又增设了专科班,培养俱足正见、正信,讲发心、有威仪的小众。
因台州乃中国佛教天台宗之发源地,狮子山亦原属天台宗道场。2013年,寺院增设了天台宗课程,在培养律学僧才的同时弘扬天台教观。同年,研究班及专科班通过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审批,更名为“浙江佛学院天台宗学院女众部”,成为教理研究与戒律行持并重的女众佛学院。
《善见》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复兴后的兴福寺,已经建设成为为如法如律的尼众道场,寺内60多名僧众皆以戒为师,六和共住,福慧双修,堪称理想的学修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