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别让娱乐性噪声偷走我们的听力

标签:
听力噪声娱乐性耳机爱耳日 |
分类: 健康常识 |
http://s8/mw690/0047jN8Ezy6QnMlxkz5d7&690
眼睛为我们打开一扇门,耳朵却足以关闭整个世界。明天是我国第16个全国“爱耳日”,此次“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据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研究表明,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有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美妙的音乐竟也能导致耳聋
人体的内耳有18000个听觉细胞,这是一种感受听觉的、直径约0.01毫米的纤毛细胞,易受噪音影响,损伤后不能再生。
长期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纹出现血循环障碍,严重者内皮细胞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以耳蜗基底圈末端及第二圈病变最为严重。
此处主要负责接收4000HZ的声音刺激,此频率受损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损伤持续存在、听力进一步出现其他频率的下降,这就会导致我们日常所说的“聋”,即使是聆听美妙的音乐,如果时间过长、声音过大,都可能导致它的损伤。人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只有通过助听器来解决听力问题。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据WHO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1/2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人们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注意。
1、尽量在安静环境下欣赏音乐
已有测试显示,在安静环境下大多数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另外,由于运动时内耳血供不稳定,因此最好不要运动时听MP3或使用手机。
2、听音乐应该采用“60~60~60原则”
据专家介绍,因手机、MP3的最大输出可达105-120分贝,所以不要开大音量追求刺激,不要听得太久。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现在很多青年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听音乐,有时几乎成了一道风景线。这些场所的环境噪声多在80分贝以上,听音乐的音量必在此以上,这是极其有害的。经验表明:听音乐时若听不到别人谈话,就说明音量过大,应及时调小。
3、使用耳塞
远离“蹦迪”、强烈摇滚打击音乐、爆竹、锣鼓等噪声环境,选择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耳塞包括反复使用和丢弃式(一次性)两种,一个好的听力防护用品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耳部的密合要好;能有效地过滤噪声;配戴时感觉舒适;使用起来简便。
4、选择耳机
使用MP3时避免佩戴插入式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生活中正确用耳包括:(1)不经常挖耳;(2)保持耳道干燥;(3)正确擤鼻。(4)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6、定时检查
包括对随身听质量特别是音质、音量的检查,以及个人听力的检测。如果出现头晕、耳痛、耳鸣、重听或耳聋以及出现周身不适、疲倦、心烦、抑郁、失眠、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进行耳科检查。
没有听力,看电影没有对白,听歌曲没有声音,看tv只有色彩,好心情无法分享,烦恼事无法诉说!北京医生温馨提醒:远离噪音、远离伤害、保护耳朵、保护听力。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长久享有聆听美妙声音的能力!(编辑/王欢欢)
北京医生网(http://www.bj-doctor.cn/)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dupdate/info/bc5a3b04-b447-4f12-974e-7c75d00c879e
参考:
谨防娱乐性噪声损害听力 2008年4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19岁小伙长期戴耳机听力受损站面前说话,他都听不清 2015年03月02日 现代快报
2015年全国“爱耳日”主题确定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2015年01月22日 新华网
15%青少年听力受损因娱乐性噪声 2015年03月02日 青年报
美妙的音乐也可能致聋 出现耳鸣可能是噪声性耳聋的先兆 2015年02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全国爱耳日:娱乐噪声让人聋 青少年高危 2015年03月02日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