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风预防不当致毁容

(2014-11-19 13:16:22)
标签:

麻风

毁容

麻风分枝杆菌

预防

分类: 健康常识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dupdate/info/27c9653f-528e-42bd-b0b1-aa9d2d350473  

    http://s8/mw690/0047jN8Ezy6NJmhjOIff7&690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麻风分枝杆菌致病力不强,多数健康人对其有抵抗力,故受染者多而发病者少。麻风分枝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故其发病更多与细胞免疫有关。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麻风患者的减少,需要更好的早期诊断方法,麻风及麻风反应的治疗仍远不理想,而为高危人群需求的麻风菌苗的效果仍有待评价。

       因此,为巩固已有的成绩还需要作更多努力。由于我国政府对麻风的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上世纪末已基本实现了消灭麻风的计划目标。除在西部及沿海边远山区尚有少数遗留的现症患者外,全国已基本未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麻风在世界上流行已近3000年,印度、埃及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麻风三大疫源地。其中,印度又为最早的疫源地,由此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麻风流行已20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称疠风、大风、恶疾等。

       麻风一词来自《圣经》中希伯来文zarrath,意为不可接触,后译为希腊文lepra,再译为英文即称麻风(leprosy)。麻风分枝杆菌则由挪威学者Hansen在1873年发现,故国外学者仍称麻风为Hansen病。

       迄今尚无完全成熟的麻风菌苗,所以,大家应该多加学习和了解麻风病的人群和个体的预防控制措施:

 

      人群预防

  即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传播、预防残疾。

  广泛卫生宣教,宣传麻风病的症状、早治早好、免费治疗,克服歧视、恐惧心理。在流行区做到家喻户晓。各地、各级医生应能发现疑似病例,作到不误诊、不漏诊。各级皮肤科医生有职责会诊。

 

      个体预防

  对新病人的家属每年进行一次体查,看有无可疑症状,至少5年。对患者进行确珍后,立即开始规则性服MDT。利服平有极强的杀麻风菌作用,服用第一剂MDT三天内即可失去对他人的传染性。与此同时应对MB患者的鼻、口腔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麻风菌的活力低于结核菌,无需特别防护和消毒。检查病人后仅需用肥皂流水洗手,污物焚烧或煮沸30分钟,衣物暴晒2小时。

       预计对麻风杆菌苗的研究,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加强流行区人群的宣传教育,包括对麻风传播知识、早期临床表现,以及麻风是完全可以通过联合化疗治愈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对防止麻风流行极为重要。在家庭有密切接触史的可疑麻风患者,尤其是16岁以下的儿童,应采取预防性服用氨苯砜。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以每年1月最后1个星期天作为国际麻风节,目的是让全世界了解麻风是可以治愈的,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一年一度的国际麻风节,由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拥护和各国政府的认可和响应,全世界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庆祝活动,从而成为全球性的节日。1987年11月27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1988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1996年卫生部下文称之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并每年发布我国的主题,各地都广泛开展了保持麻风防治及关心麻风病人的庆祝活动。

 

参考

麻风-查疾病          北京医生网

麻风病控制措施        医学教育网      2008-11-01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     医学论坛网      2014-0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