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糖饮料”的惊天谎言

(2014-08-15 14:47:20)
标签:

健康

饮食

无糖饮料

甜味剂

阿斯巴甜

分类: 健康时评

http://s9/mw690/0047jN8Ezy6LgkY72BOb8&690

北京医生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语: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糖尿病、肥胖症队伍的不断壮大,更多的人开始推崇“无糖低脂”的食物,就这样便出现了”无糖饮料”。那些一直在高呼要减肥的姑娘们似乎再也不用担心增重了,但是这样饮料真的是低糖的吗?那这些饮料的甜味又来自与哪里呢?

一、    什么是“无糖食物”

  什么是无糖食品?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其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所以,“无糖食物”其实并不是不含糖。

二、中国目前“无糖食物”的现状

  不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号称的“无糖食品”中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作为甜味来源,即淀粉糖浆、果葡糖浆之类。这些糖浆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未必比蔗糖慢。而且,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食品企业实际用的是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合成甜味剂来增加甜味。

  甜味剂一般分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营养型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等,其热值相当于蔗糖热值2%以上,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糖醇类如木糖醇、乳糖醇等。非营养型的合成甜味剂包括糖精类、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属于天然的甜味剂,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糖醇类甜味剂具有不升高血糖,不引起龋齿,热量低的优点,高温处理也不会引起食品的褐变。但量应控制在每天20克以下,儿童在10克以下,因为吃得过多会引起轻度腹泻。

      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所谓的“低糖”甚至“无糖”食品市场中很常见,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三、“无糖饮料”的危害

      下面以阿斯巴甜为例,说明一下“无糖饮料”可能会带给人体的危害。

       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50-200倍。蛋白糖在体内可以作为氨基酸参加代谢,对人体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不过,有研究表明,“无糖饮料”实际上并不能够帮助减肥,相反,甜味剂似乎能够刺激食欲增肥。原因如下:

  1.而近年来对大脑信号的研究,正好能够解释这种食欲激发的现象。也就是说,味蕾得到甜味,向大脑报告身体得到了糖。而大脑却得不到真正糖的激发,血糖也没有相应的上升。这些完全不一致的信号,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困惑。于是就可能带来食欲障碍和代谢紊乱,而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肥胖的危险。

       2. 可能是这些合成化学物影响了人体荷尔蒙含量,削弱了我们自身的体重调控系统,它们减缓了新陈代谢,却增进了食欲。

       3.有研究表明,甜味剂中的阿斯巴甜会升高体内胰岛素,这同样会导致脂肪堆积。人造甜味剂很难被身体代谢,只会在身体里堆积并转化为脂肪。这种脂肪可很难减掉。

  另外,根据ABCNews的最新报道,女人喝无糖饮料更有可能引发心脏病,甚至会致死。如果女人一天喝两杯以上的无糖饮料,那么患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几乎不喝这类饮料的女人高出30%,而死亡的概率甚至高出50%。

       在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列出的92种阿斯巴甜副作用中包括丧失记忆、破坏神经细胞、偏头痛、生殖系统失调、神经错乱、大脑受损、失明、关节痛、阿尔茨海默症、肿胀、神经系统紊乱、脱发、对食物上瘾、体重增加、婴儿出生缺陷、纤维肌痛、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糖尿病等。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少喝饮料,能够喝白开水和矿泉水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想喝的话,那就要在选择饮料的时候擦亮眼睛,仔细查看食物成分,尽量避免太多糖分的摄入。

 

参考:

1.无糖饮料的瘦谎言,阔别长胖陷阱才有效减肥  杭州医苑  

2.“无糖”饮料设下“甜蜜”陷阱   京华时报

3.女人喝无糖饮料警惕心脏病  全球医院网
4.揭开无糖饮料的底  新浪网
5.无糖饮料骗了味蕾 却骗不了大脑  飞华健康网

6.“无糖饮料”甜味从哪来?  飞华健康网

7. 小心!阿斯巴甜的危害    奥一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