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上倾听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2014-03-14 10:26:48)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班上却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别的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挤眉弄眼,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我……”

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

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高高的举起手让他起身发言却由于紧张的缘故,他在站起来之后,突然一下子噎住了,正当他在思索时,班上有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着说出了答案;

班上还有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着说出了答案;有时,有的学生会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人云亦云;有时,我的要求还没有说完、说清楚,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起来、做起来、讨论起来了;还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听,但叫他起来回答时,却不知所云,因为他是“假听”,其实他根本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

凡此种种,给课堂的正常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阻碍。所以教给孩子们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所以提出《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上倾听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作为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3年2-2013年4月)

    1、学习了解有关心理学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博客,将自己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师论文、经验总结等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表达、写作能力,还可以以文会友,进行交流沟通,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积极主动参与写博客、读博客、评博客等活动,随时把自己对课题研究的所思所想,呈现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有代表性的学生,建立个体档案。

3、研究成因,采取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不良行为的有益经验。

4、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2014年3月)

   1、整理博客中的资料,形成系列

   2、学生的个案分析

3、经验论文

研究过程与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关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文献,为更好的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理论依据。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倾听策略》等10几篇经典文章,字数达10000字之多。在这些资料里,我们知道了倾听对于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并根据所学观点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情况得出学生倾听习惯形成的障碍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心听完别人发言,喜欢插嘴。同时他们又具有好动,自控能力差,容易开小差的特点。有些学生手里总是爱摆弄一些东西,边听边玩,分散精力,听讲效率比较低。 

(2)学生的倾听态度,很多学生没有良好地倾听习惯,是因为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听不懂,有的觉得自己会了。有了这些想法学生的倾听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倾听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听讲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3)缺乏倾听指导,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年龄小,不会倾听,没有正确的倾听方法。导致了他们想听却不知如何听?怎样听?不会倾听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即使很端正地坐在那儿也是没有效果的。

2、教师的原因

(1)目标要求不明确学生无法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楚,学生不明确学习任务, 导致学生倾听受阻。其次,教师对学生倾听的实效没有及时检测,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认真倾听的足够重视。

(2)提问的随意性,影响学生倾听  有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问题,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信口开河的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 有的没有意义,有的又太难,学生不会回答,这样随意地提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倾听效果。

 (3)唠叨、重复讲解,学生不愿倾听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重复唠叨,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仅不能培养他们倾听的好习惯反而觉得老师的话没有分量,失去了说服力。

(4)紧张的师生关系,降低了倾听效果,有些教师提问时,急于找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答案,当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或停顿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叫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做就打消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紧张的师生关系,时间一长,学生就不认真听讲了。

查清原因对症下药,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行动研究法: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通过故事如:我在讲10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生动地讲了一个故事:0---9这些数字在做排队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 1--8 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什么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这时,我又说: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根据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10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学生学得容易,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通过传话游戏总结出倾听的重要性。使用儿童化、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通过强化训练,总结倾听方法,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形成。作为教师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为学生做会倾听的榜样,从而达到 “教学相长”。当然,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会倾听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行为。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倾听习惯不佳的学生如笑笑、佳佳等类型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摸清他们不良行为的成因,及时采取措施并收到很好的转化效果,也为本课题研究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研究成效:

(1)总结出教师应该怎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当学生觉得自己没事可做,别人回答正确与否与己无关。这时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听”也是学习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教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可经常对学生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会有所启发或收获,产生自己的想法,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有时,采用重复一遍同学的回答或老师的问题,这也能促使他们认真倾听。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老师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培养。

(2)总结并使用五心倾听法

静心——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走进课堂首先静心,让学生开始自我暗示“这节课我一定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一定要让自己学的最好,这是我的责任”。暗示的语言很多,只要能让学生调整心绪,让心静下来,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皆可。  

专心——我们常用“专心致志”来要求学生听课,老师只是在口头上讲一讲,学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实际是没有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观心念,正倾听” 每时每刻让学生观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在倾听,如果没有在倾听,马上正自己的心念,拿回自己的念头或自己的行为,回到认真倾听上了,学生长期养成这样的习惯后自然能专注自己的学习,倾听效果会得到改善。 

用心——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自己的思维,让自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真正用心倾听。  

耐心——学生的通病就是一个学生发言只要多讲一分钟,心情激动,不停叫“我来,我来……”,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倾听品质。  

入心——倾听的目是让学生解惑破疑,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明到明了,从肤浅到深入,让所学知识线索清楚,法理融通,了然于心。由此倾听必须要入心的倾听,达到高效的学习。  

(3)使用暗示的方法拽回学生游离的思绪

    眼神暗示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注学生的眼神,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发现学生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在倾听。当发现学生眼神处于呆痴状态时,教师可以凝视学生,学生自然会发现老师在关注他,他会急快收心,将神思遐想收回来,进入倾听状态。  
    动作暗示法 -----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时时关注在眼里,当一旦发现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时,教师拍一下手,学生听到声音时马上会紧张一下,会集中注意力。  
    停顿暗示法------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讲解,突然停顿下来,学生会觉得很突然,自然把注意集中到老师身上来。起到收心的作用。  
    语言暗示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当一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直接用语言给以提示,比如“看谁在倾听,检查坐姿”,“谁的眼睛已经离开了老师,离开同学”……通过提示学生会很快集中注意,进入倾听状态。 
    触摸暗示法-----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4)强化训练让倾听成为习惯

(1)复述与转述

    复述与转述是比较常见的实用方法。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重复或者转述别人的话语意思,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倾听的目的。学生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简短话语,或者要能不变意思地转述别人的观点,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专心倾听并开启思维,有意记忆他人所表达的观点。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请学生交流“8+3= ”的计算方法时,一学生回答:先算8+2=10,再算10+1=11。我问:“哪些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请举手。”“你能用这种方法再算一算吗?”这样的训练也许一开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能做到在别人说话时,集中自己的注意专心倾听。

(2)猜想与补白

    所谓猜想,就是在学生发言前,可以让其他学生先猜测:他可能会讲什么?会从什么角度来讲?他的观点是否和我一致?他的观点有无道理?而补白则是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歉意地打断他,让其他学生接着他的思路补充说,然后和先前的发言者交换意见。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平静而专心地去聆听别人的发言。

(3)听记与听答

    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比如,在低年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算听记、听答训练。老师说算式,让学生听写,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也可以是教师说完算式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或将答案按老师出题顺序记录在作业本上,然后再集体校对。此过程,可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随后重复一遍;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一些判断题与选择题以口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逼”着孩子专心倾听,搞清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学会抓住“题眼”,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答题。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4)分析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某一学生发言结束后,可组织全体学生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分析与评价,即“点评”。找出其回答中精彩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对于错误的回答还要指出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等等。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的高效。

问题讨论与建议

    听课的时候遇到老师说这样一句话:“能说给老师听听吗?”虽然老师觉得这是小事,不在意,可我认为教师错误的引导无意中也在暗示学生回答问题是为了给老师听,所以用不着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至少不会向听老师说话这般认真。再如教师这样评价学生“你说的不对。”“你的理解力真差。”“你真笨。”……教师诸如此类不恰当的评价语言无形中对学生是一种心理伤害,他们还愿意认真听吗?长期以来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倾听态度、习惯、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询问和讨论过程都要认真听取,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可稍作提示,但决不该“叫停”。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用耐心去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答非所问的学生应该不厌其烦地给予提醒,绝不回避。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马上就能养成 的,由于一年级孩子才7、8岁,我们的培养还在初期阶段,还有待与我们在下学期继续研究,继续延续我们的好做法,保持孩子已经养成的好习惯,把班级中注意力短的孩子继续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并且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孩子在平日生活里,也把倾听习惯的养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其实,在课标中,真正提到“认真倾听”是在第二学段,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着手,就是要学生从小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做事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也不例外,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