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上倾听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2014-03-14 10:26:48)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班上却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别的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挤眉弄眼,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我……”
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
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高高的举起手让他起身发言却由于紧张的缘故,他在站起来之后,突然一下子噎住了,正当他在思索时,班上有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着说出了答案;
班上还有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着说出了答案;有时,有的学生会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人云亦云;有时,我的要求还没有说完、说清楚,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起来、做起来、讨论起来了;还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听,但叫他起来回答时,却不知所云,因为他是“假听”,其实他根本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
凡此种种,给课堂的正常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阻碍。所以教给孩子们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所以提出《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上倾听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作为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3年2-2013年4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博客,将自己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师论文、经验总结等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表达、写作能力,还可以以文会友,进行交流沟通,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积极主动参与写博客、读博客、评博客等活动,随时把自己对课题研究的所思所想,呈现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研究成因,采取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不良行为的有益经验。
4、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2014年3月)
3、经验论文
研究过程与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关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文献,为更好的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理论依据。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倾听策略》等10几篇经典文章,字数达10000字之多。在这些资料里,我们知道了倾听对于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并根据所学观点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情况得出学生倾听习惯形成的障碍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心听完别人发言,喜欢插嘴。同时他们又具有好动,自控能力差,容易开小差的特点。有些学生手里总是爱摆弄一些东西,边听边玩,分散精力,听讲效率比较低。
(2)学生的倾听态度,很多学生没有良好地倾听习惯,是因为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听不懂,有的觉得自己会了。有了这些想法学生的倾听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倾听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听讲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3)缺乏倾听指导,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年龄小,不会倾听,没有正确的倾听方法。导致了他们想听却不知如何听?怎样听?不会倾听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即使很端正地坐在那儿也是没有效果的。
2、教师的原因
(1)目标要求不明确学生无法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楚,学生不明确学习任务, 导致学生倾听受阻。其次,教师对学生倾听的实效没有及时检测,也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认真倾听的足够重视。
(2)提问的随意性,影响学生倾听
(4)紧张的师生关系,降低了倾听效果,有些教师提问时,急于找出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答案,当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或停顿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叫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做就打消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紧张的师生关系,时间一长,学生就不认真听讲了。
查清原因对症下药,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行动研究法: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通过故事如:我在讲10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生动地讲了一个故事:0---9这些数字在做排队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 1--8 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什么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这时,我又说: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根据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10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学生学得容易,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通过传话游戏总结出倾听的重要性。使用儿童化、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通过强化训练,总结倾听方法,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形成。作为教师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为学生做会倾听的榜样,从而达到 “教学相长”。当然,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会倾听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行为。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倾听习惯不佳的学生如笑笑、佳佳等类型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摸清他们不良行为的成因,及时采取措施并收到很好的转化效果,也为本课题研究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研究成效:
(1)总结出教师应该怎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2)总结并使用五心倾听法
静心——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走进课堂首先静心,让学生开始自我暗示“这节课我一定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一定要让自己学的最好,这是我的责任”。暗示的语言很多,只要能让学生调整心绪,让心静下来,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皆可。
专心——我们常用“专心致志”来要求学生听课,老师只是在口头上讲一讲,学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实际是没有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观心念,正倾听” 每时每刻让学生观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在倾听,如果没有在倾听,马上正自己的心念,拿回自己的念头或自己的行为,回到认真倾听上了,学生长期养成这样的习惯后自然能专注自己的学习,倾听效果会得到改善。
用心——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自己的思维,让自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真正用心倾听。
耐心——学生的通病就是一个学生发言只要多讲一分钟,心情激动,不停叫“我来,我来……”,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倾听品质。
入心——倾听的目是让学生解惑破疑,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明到明了,从肤浅到深入,让所学知识线索清楚,法理融通,了然于心。由此倾听必须要入心的倾听,达到高效的学习。
(3)使用暗示的方法拽回学生游离的思绪
(4)强化训练让倾听成为习惯
(1)复述与转述
(2)猜想与补白
(3)听记与听答
(4)分析与评价
问题讨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