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写字教学设计

(2014-04-14 22:22:22)
分类: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写字教学设计

西营小学   赵胜荣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口耳目》。

二、设计思路: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为: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口耳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二课,“十木禾”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上节课学生已经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田字格在书写中的作用及正确的书写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这节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竖、撇、捺”的写法为主,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田字格,知道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及田字格在书写中的作用。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竖、撇、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十、木、禾”,注意汉字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方法与途径

    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的认知特点,主要采用形象的图画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兴趣,有主动写字的愿望。

    2、从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

    正确的书写坐姿、握笔姿势,汉字的基本笔画“竖、撇、捺”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汉字的基本笔画“竖、撇、捺”的写法,能写出规范、美观的“十、木、禾”。

六、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机

七、教学过程:

(一)情趣回顾,激发兴趣

     1.复习《一去二三里》中已经写过的生字。

     2.幻灯片出示学生的写字作业,说说谁的最漂亮,为什么?

(二)认识新字,观察比较

     1.师:上节课小朋友们的“横”画写得真好,现在我们认识的三个字娃娃也想到自己的田字格家里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出示田字格)看看今天有哪几个字宝宝要在家里迎接我们呢。

     2.师出示生字“十、木、禾”,送入田字格。请生读一读。

     3.多种形式读一读,记一记。

      4、师:孩子们,“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这三个字中,有两个字宝宝是兄弟呢,你看出来了吗?(出示两个生字“木”、“禾”)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轻轻地读给自己听一听,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木”比“禾”少了一个撇。)

     5.交流发现,引导观察、比较,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三)送入田字格,再次观察

     1.请学生再次观察,说说它们在家里的位置。

     2.交流,师总结,并强调“十”的横与“木”、“禾”两字的横所在的不同位置。

     3.说说发现的其他不同之处。

(四)学习新笔画“撇”和“捺”

     1.师向小朋友介绍:这是我们要学的新笔画“撇”。师范写:“撇”是一个很帅的大哥哥,他的头发上还有一点点翘起来呢!请生书空。

     2.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笔画“捺”,“撇”和“捺”是兄弟,加上顿笔可以让它更漂亮。范写书空。

     3.写好了这些笔画宝宝,将它们组在一起,就能变成生字宝宝啦。再次出示“木”,仔细观察老师范写,看看每一笔都在田字格的哪里。

     4.生自己练习书写,提醒注意将每个笔画宝宝写得有头有尾才漂亮。

     5.自己仔细观察“禾”字,继续写。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6.拿两位学生的“作品”放到幻灯机上展示: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指明说说,请小朋友们在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