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你好,李焕英》
以母爱为主题,由贾玲导演张小斐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收入一路高歌猛进,高达四十几亿,一直占据近期票房收入排行榜第一。办公室里,如果开口不谈李焕英,似乎,只看影视亦枉然了。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一次影院都没有去过。这次,为了李焕英,必须去。为了尽可能避免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决定选择中午时段,不吃饭,看电影瘦身一举两得。到了影院,果然如前所料,连我在内,影院一共只有三位观众,彼此之间隔着山隔着水,无比安全。
临看电影前,小同事开玩笑说,像你这样爱哭的,必须有人陪着去看,否则晕倒了怎么办?不得不承认,我的泪点确实比较低,属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型的。前几天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到“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走它是什么感觉?”这些语句时,都把鼾睡在侧的人哭醒了。有的学生跟我孩子说,上课时,他们都不认为有什么可感动的地方,我就落泪了。是滴,讲到一些英语阅读理解文章,比如父亲写给出嫁前女儿的一封信,讲述女儿小时候那些父女相处的细节,或者追忆母亲健在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那些些往事,虽然不是母语,动情处,也一样情不自禁。
不知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我并没有流多少眼泪。
毫无疑问,李焕英,一平凡却典型的中国女性,这一角色塑造得还是非常成功的。眼看排球比赛输掉已成定局,她坚持拼搏,丝毫不因4比14大比分差距而灰心气馁。她在排球场上那一股子拼劲不仅给厂长留下深刻印象,也深深打动每一位观众。面对富二代兼官二代又很优秀的厂长儿子的热烈追求,她毅然选择与她默默相爱的锅炉工,这一举动无疑也为她加分不少。对待孩子,她很包容。她看着孩子,眼里满满是母爱。她说,“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行了。”就这对待孩子的开明得羡煞多少正在读书的学生吧?
也许因为前面搞笑的情节太多了点吧?一时间,思维有点拐不过弯来。讲真,有几个笑点还是很有智慧含量的。比如,厂长儿子给大家排练节目这一段,大家都不想参加,但碍于厂长,不得不去。当大家听他说他爸下个月不当厂长了,个个都从座位上起身。还没迈开步呢,他又说,他爸改当书记了。已经站起来的各位,面面相觑,急中生智,都说,只是想调个座位而已。一句台词,ling
dao的威慑力尽在其中。
但是,有的搞笑部分,在我看来,太low了,low得让我笑不起来,让我不喜欢,甚至让我想起最近一直在舆论风口上的谁谁谁的诗。厂长儿子从船上掉水里那一段,搞得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准备了几天,准备讨好女孩的一盒豆角,自己却拼命地吃。当然,八十年代,物资匮乏,其情可悯。但也不至于此罢?也还得分场合吧?还要不要在女孩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了呢?结果,变质豆角吃太多,一时间又无法上岸去wc,不得不自跳"黄河"去洗洗干净。可笑吗?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笑。虽然这句“跳进黄河洗洗清”似乎有点新意,但并不能改变这一段情节的low。类似的还有好几处,我都不敢苟同。
如果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李焕英的教育观貌似开明,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当今社会,或者,无论哪朝那代,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行了吗?不严格要求,连孩子骗她考上名校这么大的问题都能云淡风轻,这不是明智之举,这是纵容孩子呀。自古慈母多败儿。省了棍子,害了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不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不形成自觉自律意识,健健康康,吃吃喝喝,乐呵乐呵的。怎么可能考上名校呢?当然,考不考上名校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帮助孩子养成善于思考爱学习自律等好习惯。好习惯,受益终身。高级的自由快乐与好习惯与自律能力等密切相关。对孩子没有要求,甚至纵容孩子,等孩子走上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所谓的快乐是很难保证的。
可能自己落伍啦?思想有点保守?太一本正经了?还是对穿越这类题材不感冒?也许兼儿有之。否则,为什么万人空巷的片子,却不会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