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2月8日,一个忧心忡忡的爸爸在小升初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讲了其所面临的小升初状况,后来这个帖子还被中国教育报所转载。估计全国关注教育的人民都知道了一个爸爸,素质教育长大的孩子,面临小升初的恶战,他们父女能成功么?最后他们去了哪里,这个爸爸后来将100天小升初冲刺记录完全写了下来,小编整理了网上脱水版,完全还原了这100天的付出与收获。
好多家长正在小6,之前没准备小升初,大家莫失去信心,这个家长的小升初冲刺,在小升初考试100天之前才开始。
菲菲爸佳贴回放(被中国教育报转载):一个父亲忧心忡忡的小升初:
不知不觉,属兔的女儿又遇到兔年了。
六年级上学期,女儿参加合唱比赛。天天早起,天天练声。因为他们学校唱《小龙舟》。小女要领唱,高音部分很高。一般的小孩唱不上去。小女练得很来劲,专业的老师也认为她几乎不可能唱出来。但努力还是换来了成果。她们获得了区的二等奖。
很多六年级小孩的家长都把小孩从合唱队拉回家做功课。上培优班,上补习班。作为家长,我倒觉得小孩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很难的。每天接送,不留半句怨言。
到了上学期考试结束,考试结果,我觉得还好。因为我很少太要求她的成绩。
语文考了93.67,英语98.5,数学考得稍差点,只有95.
这个成绩我觉得没必要苛求了。
但从班主任那里得知,这个成绩在年级只排到30名稍前一点。
有了这个排名,心里徒然焦躁起来。
原来还有一个“小升初”这么专业的名词。
原来这个分数在一些学校,连前50名进不去。
孩子妈在各处打探回来的消息,仿佛天上的文曲星都下放到学校小升初来了。牛娃无处不在。
心里不禁着急起来。我原来的信条也不禁地动摇了---1,不做无谓的补习。2,无所谓分数。3,让孩子快乐。等等。。。
各位前辈们,依照你们的经验。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照孩子现在的状况,小升初该如何策划呢?
菲菲爸后来100天冲刺之后的心路历程:八千里路云和月
篇A。考上广外
用一个这么沧桑的题目,总结小升初,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但经历过小升初的人,回首这半年的经历,会认同这种说法的。
小女考上了广外。
非常意外,我们居然就这样下了车。小升初的列车还在滚滚向前啊。车上的“铁道游击队员们”,都在瞅机会往下跳啊。为了履行之前的发愿,我就开个帖,谈谈菲菲三个月来的“尘与土”吧。也与“留在车上的勇士们”共勉。
记得笔试放榜的那一天,(其实就在10天前,现在回想,竟如回忆自己儿时的事一样)。看到菲菲的名字,居然有哭的冲动。不就是个小升初嘛,我等确实也只是市井俗物。一点点的小事。犯得着吗。经历了风雨,看到了彩虹。菲菲开心,一家人就开心了。这是我等小市民的追求了。
尽管广外不是华附,不是广雅,不是育实,等等。不是传统的名校。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选择。而且,这也是要发奋图强,也是要每天熬到十一点多,也是东奔西走,也是要努力得来的果实。
一下子,天又明朗了。晚上过海印桥,金黄色的满月躲在林立的大楼的夹缝里。都瞒不过我们的眼睛。街上的喧闹声,重新显得生机勃勃。一路的辛劳啊。
篇B。准备晚了
不就是个小升初吗?我也有很多菲菲小时候的玩伴,家长成为好朋友的。大家不止一次提醒我们,可是,我们都没当是一回事。在我的理念中,读书还是要真正地读书,升学择校,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没必要张罗。
快乐的日子一直到六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为止。考试成绩下来。我觉得成绩还不错的。起码都是9字头嘛。我没有深究。春节是朋友聚会的时节,朋友们在饭桌上又提起了小升初。他们都是比菲菲早一两年的哥哥姐姐。于是,在春节比较闲暇的时间里,我开始通过百度寻找一些学校的信息。
心里骤然紧张起来了。牛蛙,小道消息,奥数,小英赛,民校,公校,择校,排位,特长生。。。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学而思,卓越,名师,学大。头都大了、在Q群,我意外地发现,原来群里很多人并不都是像我这样的小六学生家长。小五、小三、小一,都在憋着劲。蛰伏着。一旦破茧,即展翅起舞。多用心的家长啊!在Q群里,即将应考的家长时常流露出内心的不安。那时,有篇小升初综合症的诊断书。我竟能一一对号。这种不安,像流感一样传播。
读了斐妈的名篇《疯狂的小升初》。读遍了网络所有的帖子,包括一些陈年旧帖。不安,不安。坐卧不安。我们的所有准备。只是学校里,孩子侥幸参加了海珠区的小英赛。侥幸是因为我们学校因为很多牛蛙在外面的机构学习,得到了参赛资格。留出来好些位置,小女补上空位。我们为此稍微准备了一下。
首先考虑的是定位。如果光是按我们在学校的成绩,我们确实只是中等偏向的水平。但考虑到我们对学校考试的尽力程度。我觉得排名其实有上升的空间。但一定不是最好的。
华附,原来想过。注意--仅仅是想想而已。奥数这道坎,使我们很快就抹去了这个念头。
我复习了网上上关于学校中考成绩的排名。各校招生的特点。考试的内容。
省实也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考虑的学校。在咨询了一位前几年一位读省实的朋友,结果,朋友支支吾吾,说出了一件事。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一张帖《从省实到职中》。
这是对学校的思考,没有结论的思考。
还是先关注自己的能力吧,有料才考得上学校啊。没能力,什么都是空中楼阁。春节远游是我们每年的功课,但今年取消。在英德龙树温泉泡了一晚的热水,烧了几枚烟花之后。我们首先想到复习英语。
意外参加海珠区小英赛,我们原来的弱项英语,慢慢地成了强项。五年级开始,我拒绝了在培训班上英语。要求菲菲在家读《新概念》二。虽然断断续续,英语也稳步提高。
我决定考广外时,也千方百计找些在读广外的家长了解情况。包括考上前在小学的学习情况和考上后在广外的学习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