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原
金元有平原县无平原郡。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洋动鼙鼓,大河以北吴坚城。
君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君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军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黄父子得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贼臣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舍,公归朝廷气不折。
崎岖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西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所,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精忠赫赫雷天行。
(摘自万历《平原县志》)
【注】
①祥兴己卯:指南宋祥兴二年(1279)。诗题中的“平原”指平原县。
②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行政最高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③不知名:指唐玄宗“不识颜真卿何如人”。
④一朝:一个早晨。指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的时间。
渔阳动鼙鼓:作者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起来”的诗句,称范阳叛军为“渔阳动鼙鼓”。
鼙鼓: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⑤夏盟:古代华夏诸侯国间的结盟。此处指十七郡守结盟。
“君家”二句意思是,顔君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县相应,结成河北联盟。
⑥分军还:乾隆《平原县志》记作“分道遁”。遁(dùn),逃走。
⑦咸京:即咸阳,京城。咸阳本来是秦国的都城,汉改名渭城,离长安不远。
⑧明皇:指唐玄宗,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唐代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改年号先天。……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逃到四川,太子亨(肃宗)即位灵武,他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载末(758年初)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狩(shòu):打猎。这里指明皇父子在西方反击叛军。
⑨灵武:郡名。隋大业三年(607)改灵州置。治所在回乐(今灵武西南)。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及其以北地区。唐武德元年(618)改为灵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灵州为灵武郡。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破潼关,玄宗逃奔蜀中,朔方留后杜鸿渐等迎太子亨即位郡城南楼,以此为根据地,恢复唐朝的统治。(1979年版《辞海》)
⑩李郭:指唐将李光弼、郭子仪二人。
⑾惨钩舌:唐代安禄山叛乱,攻常山,城破,常山太守颜杲卿被俘,大骂敌人,安禄山割下了他的舌头。明代《平原县志》“哀哉”句写作“哀哉常山惨割舌”。
⑿安禄山(703—757),唐将。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辽宁朝阳)胡人。随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天宝十四年(755)冬以诛讨杨国忠为名,于范阳起兵南下,克洛阳。次年,称雄武皇帝,年号圣武。
⒀李希烈(?—786):唐臣。燕州辽西(北京顺义)人。曾奉命讨淄靑节度使李正己。与田悦、朱滔等连手,自称天下都元帅,自号建兴王。攻入汴州,称楚帝。
⒁遽(Jù):急,仓猝。
⒂卢杞(?—约785),唐臣。字子良。滑州灵昌(河南滑县)人。《旧唐书·卢杞传》载:卢杞“恶颜真卿之直言,令奉使李希烈,竟殁于贼。”
欺:欺骗。乾隆《平原县志·诗》记作“期”。
“希烈”二句意思是,李希烈怎么能遽然杀害颜公,是宰相卢杞欺骗了天下,预谋将他陷害。
⒃雷天行:清代县志写作“雷行天”。形容颜鲁公的英灵像雷声一样在天空行走。
最后二句意思是说,颜公虽“死于今六百年”仍以精忠报国赫赫有名的英雄闻名天下。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右丞相等职。他坚持抗元,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菜市被害。他于所遭险难及生平战友事迹,都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可称诗史。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摘自1979年版《辞海》)1279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元军押送文天祥前往燕京,九月十八日到达平原县,挥笔写下《过平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