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信天翁》赏析 杨晶晶
(2013-12-03 19:39:33)
标签:
家居 |
期末作业构思:波德莱尔《信天翁》赏析
1.波德莱尔是一位独特的诗人,他的成就也正是因为他的独特,他以丑为美,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大量恶心阴暗的词汇,繁华的现代都市巴黎被称为“地狱”,他的诗集《恶之花》更是他的这种独特写作风格和审美态度的代表。而《信天翁》是在《恶之花》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中的第二首,其中对“丑美”不着一字,却仍是波德莱尔颇负盛名的一首诗歌。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信天翁”这一象征意象和其表达的现实主义性。
2.诗歌的表面意思及音节韵律分析。诗歌头三段以描述、叙事的方式书写了一个“现象”,最后一段升华,在象征的高度以象征手法呈现出终极诗意——精神的王者只适合在高空飞翔,一旦落入世俗的地面,便一无是处,备受非难;原来用来翱翔的翅膀反而成了行走的障碍。经波德莱尔一点“诗人也与你相同”,信天翁就不单单是“信天翁”,这一著名的诗歌意象更象征了千千万万的诗人,他们的诗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看好,甚至被人们嘲弄批判,“信天翁”象征了深陷愚众中的诗人。
3.那么波德莱尔为什么会创作出这首诗歌以及这个象征意象呢?《信天翁》一诗最初发表在1859年4月10日的《法国评论》。描述的是1841年20岁的波德莱尔随船航海到毛里求斯岛所见到的情景,无聊的海员们为了消遣,捕捉了一些信天翁,在船板上玩耍戏弄,诗人从搏击风暴的信天翁一旦被放在甲板上所露出的笨拙痛苦之态,想到了诗人在尘世间的苦难。“信天翁”的这种命运,正是诗人当时的写照。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版后,因为其颠覆了传统的善恶美丑,表面上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在对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上。此书一问世,就遭到世俗的种种攻击和诘难。1861年《恶之花》再版时,波德莱尔有感于自己因《恶之花》出版而遭受到的不幸,把它收入第二版中。
4.再次回到诗歌中,波德莱尔的这种苦恼恐怕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苦恼,这首诗歌更揭示了诗人与读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波德莱尔是诗歌现代派的鼻祖,在当时他的诗歌必定是“非主流”的“异类”,没有人能够读懂它们,而诗人创作的每首诗歌都是他们的孩子,其中的内涵深意也不是那么好理解,在被大众完全理解并认可之前,必定会有那么段被“不理解”的群众打击,与“不理解”的群众抗争的阶段。写的都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及其“不和谐”情感。
5.总结,波德莱尔的这首《信天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奇特的开始,它的伟大之处,在普通的物象中看到事物更为真实的一面,“信天翁”这一形象象征到今天仍然不失其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