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未见过荒野》 肖宇

(2013-12-02 21:07:28)

   期末作业构思:《我从未见过荒野》赏析

   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影响力最大的诗人之一,她在自己的诗歌领域浇灌出如花朵般清理美妙的诗作,以死亡、自然、宗教、爱情等为主题创造了诸多独特优秀的诗歌作品。本次期末作业,我将选择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诗之一《我从未见过荒野》做诗歌鉴赏:

   首先,狄金森在写《我从未见过荒野》时已经进入隐居时期,隐居的原因、时间与诗人诗歌创作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狄金森的创作背景值得小探。在鉴赏中,我将首先探寻狄金森的诗创背景和心理状态(包括她在三十余岁时选择隐居的原因猜想、状态分析、诗创情况等),为之后的诗歌内容等鉴赏做好准备。

   第二,由于狄金森的诗歌形式多简短易读,而内容却很有深意。在鉴赏中,通过文本细读,我将探寻自然意象“荒野”“大海”等意象在诗中的具体含义,以及诗人借助“荒原”“大海”“石楠”“巨浪”等做类比,引出“上帝”跟“天国”的缘由;亦试图靠近狄金森的内心,分析其“不因隐居空洞而始终保持深邃”的思想内涵(结合第一部分背景,狄金森虽然闭门不出但拥有深刻的思想和广博的内心)。同时,再结合狄金森的宗教思想,双线对比分析,揣摩其中关联性。

   第三,作为一大特色贯穿狄金森的诗歌的是其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在前期充满跌宕悲喜的生活阶段,感叹号占据了诗歌的很大位置,而到中后渐趋平静的生活阶段,狄金森更多地选择了破折号。破折号使用的含义、能为诗创带来的意义,都值得探寻一二(例如借助破折号,诗人给诗歌提供一种直接客观的停顿方式,一字一顿地把词汇按意义分开,倾吐自己感悟的同时给读者提供鉴赏空间,在《我从未见过荒野》中另有一翻读法)。另外,亦可附带诗人诗歌中独特的韵律分析,使得本诗的鉴赏饱满充实。

 

 

参考文献:

1、狄金森:《暴风雨夜,暴风雨夜》,江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艾米莉•狄金森:《孤独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记》,吴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3、亓凤琴:《狄金森与萨福比较》,《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

4、吴思敬:《心理诗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5、刘宏:《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与超验主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6、孙涛:《简朴的生活,崇高的理想》,《诗苑纵横》,2009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