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赋予人们新观念

(2019-02-26 17:06:06)
标签:

《中国水文化》书摘

作者汤惠如

请您欣赏!

赋予人们新观念

《中国水文化》(书摘)

 赋予人们新观念

 “扶弱济贫大好事,雪中送炭需及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水文化事关人民生活品质,充分体现文明国家软实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水文化不能“缺位”!水文化可以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赋予人们全新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只有实现自我脱贫,才能防止规模返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提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咨询专家很重要。“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我们不但要问计于书本,善于从经典教科书、业务辅导书、文件解读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甘当学生的态度,虚心向农民学习。“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只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才能击水中流,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把学问写进农民心坎,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开拓创新造福于农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与当今的扶贫工作密切相关。仅此“临渊羡鱼”让人仿佛见到一个人站在深潭边,看着水中游动的鱼“垂涎三尺”,而智者告诉他,鱼是不会自动跳上来的,还不如回家去结网。但请注意,“网”是有适当空隙的,细密的渔网不进入鱼塘,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吃,这是中国人最早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观念。“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在扶贫工作中,这句话就是要劝导贫困户,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富有,自己动手才能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何从现象出发去思考问题;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联系到扶贫工作就是,对待贫困户,如果缺衣给衣,缺吃给吃,那么,年年扶贫年年贫,却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树立贫困户自信心,因地制宜,找到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为他们创造自力更生、劳动致富的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渔而有鱼!这就是“授人以渔”的良好措施,就是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鱼”是名词,即鱼类;“渔”是动词,即捕鱼。关于 “鱼与渔”的辩证关系:因为鱼是人类的主要营养食物之一,所以捕鱼就成了人类营生的一个行业。“鱼”字加“氵”就是抓鱼,也就有了“渔”字。如,捕鱼的人(渔夫)、捕鱼的船(渔船)、捕鱼的工具(渔网、渔具)、捕鱼的行业(渔业)。汉字就是如此精湛,耐人寻味!】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风水轮流转,世事在变化”,不论在何时何境,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人穷但是志不能穷。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观念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打赢“脱贫攻坚战”靠“滴水穿石”之功。如果三天打鱼就想安逸,两天晒网就想成利器,那是不切实际的。对贫困户而言,有国家精准扶持,目前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你志向坚定,成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记住:帆是自己挂起来的,是勤劳智慧挂起来的,挂起来了,调好方向,把好了舵,顺风顺水奔小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农耕时代的发展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根深蒂固的意识,是不少地方难以克服的惯性思维。然而“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世界有多少人活在固有的思维、教条、刻板和经验里,这些问题既有共性的,带有普遍性;也有各具特色的,带有明显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逻辑。


 “靠”字由“告”和“非”组成,这就是“告”诉我们,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枯;依赖别人属“非”也!只有自己努力,才是真正成长“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全靠自己,风生水起”,并未改变事物本身,改变的只是对事物的认识,就是推陈出新。“人不负山水,山水不负人”“守住好山水,才有好日子”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当生态价值观浸润每个人心间,才有“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的美丽乡村。农民生活会更富,脱贫成效更稳固。


 “三农问题”成因复杂,但是个体单干户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失去竞争力是关键的一个原因。因此,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之关键。加大返贫风险防控力度,防止“坐井观天”。要拓展思路,学会“借船出海”,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之路。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帮带形式,构建“基层党组织+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等组织形式,全方位支持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


       通过精准识别,做到政策资源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生态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将国家涉农资金向生态农业倾斜,激活农村资源的难题,恢复耕地、草原、林业、湿地、淡水、近海的生态系统,使江河湖海的鱼虾、草原的牛羊、山地的果蔬和中草药等。特别是农产品销路问题,亟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将脱贫攻坚期形成的体制成果、政策成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