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黄河一壶收

(2019-02-23 15:44:07)
标签:

《中国水文化》书摘

作者汤惠如

请您欣赏!

千里黄河一壶收

《中国水文化》(书摘)千里黄河一壶收

  黄河水源起何处?主要来自于“世界屋脊”冰川融化形成的地下泉水。黄河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泉眼无声,淙淙细流,层峦叠翠,潺潺流水,层林尽染,水波荡漾,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多少阻隔,多少诱惑,“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波澜漫卷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欢歌叠浪向东流。

       地质学研究证明,黄土高原在六千年前依然水草丰美森林遍布,河南省简称“豫”在仓颉造字之初,寓为“大象出没之地”。由于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今的黄土高原已经退化成为黄土高坡,而今的黄河变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的模样。今天,黄河依然似裹挟着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背负着填海造陆的使命,日夜奔流不息,其流量虽然大不如前,但它却是当今世界填海造陆最强的河流。

       黄河蒙晋陕大峡谷,始于内蒙古清水河县和山西偏关县的老牛湾,止于山西河津市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长725千米,河面高度由海拔900多米降到300多米,谷深皆在100米以上,河床最窄处如壶口仅3050米。河流冲刷过的河道形成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完美地演绎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蛇曲,尽显苍凉与浑厚。

       九曲地带,岛屿众多,红柳成林,婆娑多姿。黄河从内蒙掉头南下,“九曲十八弯”在晋陕大峡谷得到完美的体现,水与石的较量成就神奇的黄河走廊,塑造险峻奇特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留给后人无穷的遐想和动人的传说。黄色的峰峦似凝固的波涛,黄色的波涛似起伏的峰峦,黄河之水在这里演绎自然天成的黄河大合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古籍《禹贡》记载:“盖河漩涡,如一壶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为什么黄河在壶口这里突然咆哮?因为黄河流到此地时,受河床走势的影响,原本300多米宽的河面突然收窄,最窄的地方30多米。巨大的水量叠加在一起,1000多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飞驰而下,就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独特声势,那波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当滔滔激流灌入壶口,黄河雄浑身躯突然痉挛收缩,铺天盖地的滚滚黄流,“悬瀑一壶倾,卷作巨雷鸣”“束流归槽,水流跌宕;飞珠溅玉,云腾雾裹”犹如“千山飞崩,四海倒倾”“千军万马呐喊奔腾”“千万条黄龙喧嚣”“黄河在咆哮”“黄河在怒吼”恰似“沸水滚锅,万鼓齐擂”“波澜叠起,惊雷行空”“震得目瞪口呆,搅得热血沸腾”“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狂涛怒吼,惊心动魄”,这怒吼彰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神思悠悠。浩浩乎,中华民族水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水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乡的大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