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三大主线或将脱颖而出

(2013-09-27 16:41:20)
标签:

股票

未来三大主线或将脱颖而出(附财报深度分析)

 


昨日A股迎来一场偶阵雨,市场观望、情绪指引着多空博弈的情绪,虽说近一个月来的结构式的反弹行情,可以总结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市场在三中全会前这最后“静默期”

下,市场热点继续在主板蓝筹与题材概念为主的创业板、中小板之间反复切换,可以说当下证券市场已属“鸡肋式”行情,强周期板块个股业绩修复尚待确定,估值修复式的补涨行情延续性或又难以持续;而中小市值、创业板疯癫式的飙涨,又给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冷眼,就如一个气质高雅、沉默寡言的美艳美女那样,令人难以捉摸、不敢接近,就算有勇气去追涨,恐怕也会接受那最痛的意外;除了估值泡沫外,A股在十月向来是游资炒作退潮、兑现利润的时间窗口,当下是9月季末,资金流动陡然紧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为指引的风向标再度全线跳涨,而各大银行机构的揽储大战再度上演着“高息揽储”的老把戏,市场资金将再度从股市、期市等高风险市场流出转向低风险、短期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类信托、基金产品,创业板成长性或将难以为继;而受益于政策改革红利的题材概念股,如上海自贸区、土地流出等概念个股经历此前疯狂式炒作、股价接连翻倍,而上海自贸区设立细则将于29日公布,A股“见光死”式的历史规律及秉性或将再度上演,而昨日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亦是经历由“集体涨停潮”转向到了“全线跌停秀”的悲喜剧,随金改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能否打破坚冰,民间资本走向正规的路径依赖究竟如何实现?!这都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因而相关概念股亦会经历市场犀利的考验。

尽管当下市场面临诸多因素的左右,市场方向一时间亦是晦暗不明。但股市不关门,市场风格的转向、三季报大幕拉开、经济复苏进程持续回暖、改革红利的暖风频吹,这一系类的利好因素的叠加发酵,依旧会催生出许多令人期许的投资良机!梦想永在,希望相随,我们理应抱有“八分期许、九分理性与十分信心”,用理性、敏锐的思考及一双慧眼去洞察变化中蕴藏的机会。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未来中期行情中,哪三条主线或将脱颖而出、持续演绎发酵:
   
一、在估值水平及业绩成长性间理性抉择,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估值弹性,但很少会以此为操作指引,因为大家不在意风险与收益间平衡的关系。而作为估值指标的市盈率或可以表现出当下大盘蓝筹权重与题材概念集中的创业板间的风格转换、跷跷板式的此消彼长关系。

截至926日,A股市场总市值为24.2万亿元,净资产为16.3万亿元,市净率为1.5倍,在20055月份最低点时,A股市净率水平在1.8倍左右,当2007年大盘冲上6124点时市净率达到6.82倍,现阶段的市净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而下图显示出,当下创业板整体PE水平在56倍左右,而大盘主板指数PE却只有10.77倍。

http://s14/mw690/e06f3375gx6CYRUAAXjad&690

而作为大盘指数的重中之重、市场风向的定海神针——金融蓝筹,一直在充当着市场护盘的急行军,也一直是社保“国家队”、QFII等大机构、大资金青睐的包藏。因其估值水平较低、加之业务多元创新的双核驱动,无论是去年1241949点建国底的惊天逆转,还是今年625日的百点深V反转,金融板块的表现不俗,充当着护盘、拉升指数的中流砥柱。加之近期金融改革进程持续推进,政策利好频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传统垄断金融的寡头暴力,但功在当下,立在长远,而部分受益于民间资本放开的民营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概念股或将出现分化。不过金融股在“低估值、业绩相对稳定、业务创新多元化及改革深化”的指引下,或可为中长期投资标的。

http://s13/mw690/e06f3375gx6CYRWp0hm6c&690

 二、人口老龄化需求上升,医改持续深化、消费升级引领大医药板块黄金十年。加之行业并购重组引憧憬、资金避险需求驱动,使其为攻防兼备最佳利器

“好的上市公司就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好的股票一定来自于其业绩的持续成长性!”这是华尔街一句经典名言。此前我也一直关注、研究过一些不受累于宏观经济冷暖、行业景气度长期稳中有升的弱周期行业,同时又能受益于政策暖风呵护、估值弹性较为合理、业绩增长较为明确的行业板块。这其中因受益于国家医疗改革持续深化推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00年至2025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7%上升至12%以上。届时年龄结构将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人口结构将彻底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

早在去年7月,我亦是反复提及弱周期防御板块的投资价值,重点可放在大医药细分子行业中的医疗器械、医药商业连锁等新型概念以及受益于资源禀赋不可复制性的传统中药老子号的上市公司。由于时间、篇幅有限,加之大医药板块细分子行业过多、上市公司多达数百只,笔者不可一一列述。我仅仅以医疗器械板块为例,做一下重点梳理!

http://s14/mw690/e06f3375gx6CYRYc4W1dd&690

http://s5/mw690/e06f3375gx6CYRZ522oa4&690

http://s9/mw690/e06f3375gx6CYRZrNd648&690

 从三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医疗器械板块上市公司只有18家,较易受大机构资金的拉升及炒作。且多数集中在产业资本、专业人才较为集中、经济发达且研发实力较强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使得该行业具有较好行业区域发展格局。从股本来看,这十八只医疗器械股流通股本较为袖珍,且该股多数为非沪深300指数权重及融券标的,不易受做空势力打压、狙击。且从财务业绩来看,其成长性、估值水平、营运盈利能力及收益质量,还有其高送转(分红扩股)的潜质来看,其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容小觑!因而该板块是可能是未来十年大医药板块中皇冠上的红宝石!

 

三、密切关注财报动态,潜行狙击中期强势成长股,适时介入资产重组、ST摘帽及高送转等相关概念,顺势而为!

  十一过后,将是A股上市公司将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各路资金将在此之前潜伏进入那些业绩成长明确、政策扶植力度确定、资产重组等相关个股,因而十月至年底的行情将是已“改革红利为指引、业绩支撑轮英雄、题材概念作花瓶”的结构分化格局!我此前在文章中,曾经讲过一个小段子,是说蓝筹权重、成长股与题材概念股的比较,大概是这么说的:“炒股就像谈恋爱,价值股就像天长地久般的地老天荒,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有七年之痒般的乏味;成长股就如热恋般火热,虽然甜蜜无比,但也一波三折,好多情侣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后也只能说一句:SAY GOODBYE,MY LOVE;而概念股往往就像露水姻缘,虽无比新鲜刺激,但是往往最后一无所有……”当然这只能是一个自我调侃、嘲讽的段子,要知道“你可千万别和股票谈恋爱。”

我相信好的股票一定要有殷实的业绩作为支撑,再好的题材概念也仅仅是花瓶与包装,正真能经历时间岁月淬炼沉淀下的,才是真正的宝贵财富!大家可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接下来我就把三季报已经公布的三季报预报,按业绩预警预盈预亏的类型、13年一季度、二季度及三季度净利润预估值同比增速大于20%12年年报每股收益EPS13年三季度EPS预估值大于0.2元进行筛选,最终从936家上市公司13年三季报预报里筛选出了下列62只个股:

http://s12/mw690/e06f3375gx6CYS27hrl0b&690

http://s7/mw690/e06f3375gx6CYS2BKm246&690

http://s10/mw690/e06f3375gx6CYS2SrOh49&690

  最后我认为仅以简单的业绩成长增速来看,还少欠稳妥,还应从一些其他角度切入,注重上市公司资产收益质量、成长稳定持续性。因而,我在下图中增加了一下指标进行最优约束,在三季报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经过大浪淘沙式的去粗取精、吹毛求疵,最终萃取出这攻防兼备利剑18股,以飨读者!

http://s12/mw690/e06f3375gx6CYS4Xy8X5b&690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基本功,做到未雨绸,风云际会了然于胸!股市不关门,机会永远存在,磨刀不误砍柴工,就看我们有没有充足的准备了。投资者不要总是盯着盘,没事可以看看一些哲学类的书籍,看看一些财务类的教材,当然我建议大家应该常常打开软件的F10看看,我就是这么筛选出好多有价值、参与性的个股,同时我欢迎大家来交流,互相切磋。

现在笔者及我的研究团队每天每周定期更新材料,并可以根据您手中的个股以及关注的问题,帮您量身定制相关的投资方案及其诊断换股计划,您可以拨打以下电话或发送短信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与信任!

热线电 话:13651225554   400-801-9869 

短信电话:13651225554

我的微 信号:wbgdln888

http://s14/mw690/e06f3375gx6CYSLqrX71d&690

http://s8/mw690/e06f3375gx6CYSLxPQHb7&690

http://s10/mw690/e06f3375gx6CYSM31J71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