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沉浮记(薛新建)
(2020-07-02 10:55:29)学习故事:沉浮记
观察时间:5月20日
观察地点:科学区
观察对象:解佳昊、张佳颖、程欣怡、徐思彤、佘秦钰
观察者:薛新建
观察背景:我带领幼儿进行了一节“沉与浮”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对活动特别感兴趣,主动去探索、进行沉浮实验,和同伴互相讨论。因此我们在科学区又投放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材料,继续让孩子们游戏、实验并发现问题。
注意:
实录一: 解佳昊把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仔细地观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分辨不清楚的时候她还会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小雨做完实验之后,认真地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实录二: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张佳颖在纸船上、纸盘上和泡沫板上不断地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通过记录发现,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
实录三:程欣怡探索着怎样让浮着的海洋球沉下去,怎样让沉着的鹅卵石浮起来。通过操作她发现,将玻璃瓶和海洋球绑在一起,可以使海洋球沉下去。将鹅卵石放在纸盘上,鹅卵石就浮出来了。
实录四:佘秦钰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份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
实录五:徐思彤将土豆放在清水里,发现土豆是沉下去的,然后在清水中分别加入盐、糖、味精、淀粉,经过搅拌,发现土豆竟然浮起来了。但是加入面粉的那个土豆,土豆始终是沉在水底。
识别:
孩子们从开始观察物体的沉浮,发展到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再发展到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了解到了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回应:
1.在进行科学区域活动前,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记录、分享过程和结果。
2.让幼儿在操作记录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玩中学”。
3.教师在活动中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和讨论,对孩子多一些欣赏,使教师成为与孩子共同探索讨论的伙伴,从观察、了解到理解孩子,在真正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