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故事:区角中蛋的故事(吴锦华)

(2016-05-21 17:14:39)

观察时间:2016.5.10

记录时间:2016.5.18

观察地点:区角

观察背景:立夏的后续活动在家长进课堂之后,你们对蛋的兴趣越发浓烈,所以,区角中你们自然而然的展开了相应的活动。

观察目标:在自觉开展区域活动的同时,想知道你们对蛋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观察对象:小班部分幼儿

 

 

注意:

观察时段:10:2010:23

重点观察:(一)黄函毅、骆丽如、秦蒋一

美工区:有关蛋的绘画

    区角中,你们正认真地画着,只听见黄函毅一边画一边讲着什么,凑近一听原来是在讲述自己画的内容:“这是一只鸵鸟,它呀,生了两个蛋,这蛋可比鸡蛋大很多哟!”老师问:“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吗?”“知道,它跑起来很快的,生活在很热的地方……”再看看旁边的秦蒋一和骆丽如,你们也在画蛋,一个向老师介绍说:“我这是鸭蛋。”另一个说:“我这是恐龙蛋。”“哦!为什么你们的蛋上都有这弯弯曲曲的线呢?”你们兴奋的说:“蛋里的小动物要出壳啦!”

http://s2/small/0046OJUpgy71RhvycCt01&690

观察时段:10:2510:28

重点观察:(二)平俊浩、杨佳林

阅读区:恐龙的诞生

    阅读区里,你们两个人一起看着《听恐龙讲故事》的图书,在翻看了各种恐龙之后,当画面里出现了恐龙蛋时,你们显得非常激动,争着要向老师讲解恐龙孵化的过程。在协商之后,你们决定一个一个地讲,杨佳林先开讲,可在讲解时你不小心说漏掉了一幅图,这时平俊浩赶紧接上去补充。就这样,在两人的合作下,完成了你们的讲解。

http://s15/small/0046OJUpgy71RhAkxmm2e&690

观察时段:10:3010:33

重点观察:(三)黄芦彬

美工区:可爱的恐龙蛋

你用橡皮泥里的恐龙模具刻一只恐龙,高兴地告诉老师。“要是恐龙能生蛋就更好了。”听到老师的提醒,你紧接着低下头开始了“蛋”的创作。不一会儿,几个圆圆的“蛋”就诞生了,老师以为你会结束了活动,只见你继续忙碌着,拿起一块更大的橡皮泥用手压平,然后又把边上用手捏得竖起来,一圈都完成后,你将所有的蛋都放进去,老师指着刚做好的东西问:“这是什么?”“我给恐龙捏了一个窝。”再在旁边用棕色的橡皮泥做了一个立体造型。老师又问:“这又是什么?”“这是大山。”一只恐龙、一座山、一窝恐龙蛋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

http://s15/small/0046OJUpgy71RhDqzYW8e&690

识别:

(一)今天的美工区里,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纸和水彩笔,对于作画内容老师并没有跟你们提要求。在黄函毅画鸵鸟的带动下,其他的小朋友也画出了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你们作画的内容来看,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也许是各自经验积累的展现。黄函毅在科普方面有着较长时间的探索经验,所以,你能画出并说出鸵鸟的一系列特点。而骆丽如一直是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你画出的是生活中是常见鸭蛋,一排排的陈列着并没有过多的解释。秦蒋一活泼好动,从你画恐龙蛋来看,证明你平时比较喜欢恐龙,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三人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画的蛋都是即将孵化出小动物的状态,可以看出你们对破壳的那一瞬间的期望,渴望成功的一种心理。

(二)阅读区里《听恐龙讲故事》的书由杨佳林和平俊浩两人一起合看着,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以往一本书对应一个幼儿的现象,这是对图书内容渴望的一种体现。在恐龙蛋孵化的那一页你们停留的时间较长,可以看出你们对蛋的孵化这个环节也十分感兴趣。

(三)泥工一直是你们喜欢的操作材料,用模具刻了一个恐龙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你制作了恐龙蛋。随后思维被打开,你给蛋做了“窝”,又添加了“山”,让恐龙的世界活了起来。你并不是只是简单的在捏橡皮泥,从作品来看,你已经能将单个的作品进行初步的组合,这离不开你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对完美的追求。

回应:

   由“立夏”引发出了这么多的后续活动,你们从中吸收了各方面的信息,还能自发的进行区域游戏,这一点值得老师庆幸。由此可见,只要老师适时的引出适当的活动,在兴趣和经验的推动下,你们和老师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集体活动到区域活动;从看看听听到尝尝;从老师主导到家长进课堂;从幼儿园到家庭……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你们所有的感官,让你们全方位的了解了“立夏”。 你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所以,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你们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