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故事:我的跷跷板(蒋燕露)

(2016-04-15 14:30:52)

学习故事:我的跷跷板(蒋燕露)

观察时间:20164月11 下午3:00-3:15

观察地点:水泥路

观察背景:管子、地板废料在孩子眼中是最好玩的玩具了,不仅可以垒高、搭房子,还可以变成其它的东西。上次有人把它们组合成滑板车,今天又会变成什么呢?又会探究什么呢?

观察对象:秦浩哲

观察人:蒋燕露

注意:

你取来自己一些管子和一块木板,搭了个简单的跷跷板开始玩起来。你把两只脚站在跷跷板的两端,左跷跷,右跷跷。接着你又躺在跷跷板上,跷了跷,旁边的小朋友取笑你,你都没理他,继续玩你的跷跷板。你坐了起来,小屁股坐在中间,小手扶在跷跷板一端,你自言自语地说:“没掉下去。”于是,你坐在跷跷板中间,两手扶在两端,两脚也分叉在两边并微微抬起来,小心翼翼的一动也不动。我看着好奇,想走过去问你在干什么,可是又怕打扰你放弃了这个想法。只见你又换了不同姿势,两腿跪在跷跷板的两边,先一只手扶在管子上,接着另一只手也慢慢地扶过来,并使跷跷板平衡。然后两手扶在两边的地面上,再慢慢地离开地面。

结束回来,我邀请你观看我给你看的照片,问照片中的你在干什么,你告诉我说:“我在量身体的重量。”“这个是天平秤吗?”“不是的,是跷跷板。”“用跷跷板怎么量?”“用身体让跷跷板平衡就行了,我就能量出哪些一样重。”“量出来了吗?”“嗯,我这边的和这边的一样重。”你边说边指着左边和右边的身体,告诉我它们一样重。

识别:

   《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喜欢探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今天,秦浩哲小朋友对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重量相等很感兴趣,根据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运用跷跷板两边重量相等就会平衡的原理,搭建了一个跷跷板,并不断的尝试,寻找。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心一意地寻找自己的答案。

《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秦浩哲小朋友终于成功了,发现自己左右两边的重量能使跷跷板平衡。接下来他用其它姿势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回应: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我们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制玩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