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指南》精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融入之过渡环节研讨小结

(2014-03-28 14:31:06)
标签:

教育

    各位老师好!三月份对幼儿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研讨已告一段落,现小结如下。希望老师们对照下表,在过渡环节中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能自由的、安静地、自然地活动。做到规则下的自由,无组织的有序。既不吵闹,又不拘谨。生活活动教育化,过渡环节了无痕。

    首先,我们觉得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安排表比较重要。

    上周我们学习了《幼儿教育》2014年第3期上的一篇文章《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优化策略》。文中提供的第一份半日活动安排表几乎和我们现在的一样,晨间活动、明间谈话、早操、分组如厕喝水、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游戏(真正意义上的课间)、第二节集体教学活动、餐前活动、餐前准备、午餐活动。共十个环节。它调整后的活动安排是:晨间劳动7:55—8:10(15分钟)、晨间活动和早操(8:10——9:10)(一个小时,幼儿喝水、入厕自主安排,包括其中)、集体教学活动(9:10—9:40)(半个小时)、户外运动区活动(9:40—10:10)(半个小时)、第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或区域游戏(10:10—10:50)(如果是集体教学活动,半个小时后给幼儿喝水入厕的时间)、餐前准备(10分钟),(洗手、做手指游戏、介绍当日菜肴)。

我们组织教师对两份活动安排表进行了研讨,大家和文章作者有相同的看法,觉得调整后的活动安排呈现“块状”,减少了一些环节,比较好。

    其次,从安排表中罗列出属于过渡环节的时间段,并作合理安排。

过渡环节

幼儿活动

教师的观察和组织

促进幼儿发展价值

7:55-8:10

晨间劳动或玩桌面玩具

(二次晨检、晨舞、记录天气等)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内容,如放小椅子、擦桌子、整理玩具柜、照顾自然角等。教师擦阳台,窗台等。

2.陆续来园的幼儿到玩具橱里自由取桌面玩具。看图书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互助的品质。

玩桌面玩具开发智力。

8:50-9:10

喝牛奶后自由活动

(绷大河、折纸及走廊小游戏)

幼儿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游戏如绷大河、折纸等,或到走廊上玩一些运动量小的活动,如跳格子、走迷宫、纸板、保龄球等。

自由自在,放松身心。既不大声喧哗,也不拘谨无措。

9:40-10:10

户外自由活动

(可以是三五成群的闲聊、可以是尽情地玩各种玩具、可以在生态区玩耍、可以在周边闲逛。)

老师既要放手让幼儿自主玩耍,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第一,注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二,关注幼儿闲聊的话题,幼儿在活动场地周围探索的内容以及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幼儿户外自由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10:45-11:00

餐前准备(这一段可不视为过渡环节,而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其中一个环节)

(看动画片、讲故事、音乐游戏、诗文欣赏、走廊小游戏、手指游戏,介绍当日菜肴等。)

从周一到周五活动形式基本固定,活动内容不断更新,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而定。

作为餐前准备的调节活动,这样的安排让幼儿放松身心,愉快进餐。

11:30-11:50

午饭过程中至午睡。(区域游戏、散步)

有的幼儿吃得快,20分钟就吃完了,有的幼儿一个小时也吃不完。可对幼儿开放一至两个区域游戏,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出来散步。

吃得快的幼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吃得慢的不催促。

2:15-2:30

起床过程中

(看动画片、小朋友讲个小故事、说个小谜语等)

有的幼儿穿得快,有的幼儿穿得慢。穿得快的幼儿先进教室喝水、入厕,两位教师都进教室后为女孩子梳头时可放动画片给幼儿看,幼儿自由入厕。

看动画片让没有完全清醒的幼儿进入课前状态,为下一节活动做准备。

3:10-3:25

餐点至户外活动之间

绷大河、折纸、看图书等安静活动

吃得快的幼儿可以在室内两两结对玩耍,也可以一个人看看图书,或者老师组织玩一个安静的游戏,如顶锅盖等。

 

 

    再次,对过渡环节中影响其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1.与办园条件相关。如果幼儿条件比较好,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区域相对独立,那一些过渡环节就可以建立比较好规则让幼儿自行进入。如果走廊比较大,可以在走廊上画一些格子、小迷宫、准备一些套圈、钓鱼玩具等,让幼儿在餐前玩耍,在窗台上陈列一些指偶,让对此感兴趣的幼儿随时可以来玩一玩,这样的一些小游戏可长可短,这样的环境,宽松自由,体现了游戏、生活一体化,给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机会。如果每班有一个保育员,一些事情不需要老师做,那老师也能有少许精力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活动。

    2.与教师的素质相关。“幼儿生活教育化”“过渡环节了无痕”是我们的追求,但这于老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有的老师班级常规管理有着自己的理念与行动,很让人佩服,孩子们的活动有条不紊,不是教师高控制下的死水,也不是教师完全放手时的一盘散沙,呈现出来的是“管而不控、统而不死、活而有序”的效果。总结一下,这样的教师是将过渡环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融合了保教的功能,来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第一,用标记来指令,将规则内化为幼儿的行为。如在幼儿摆放衣服的柜子上张贴《叠衣服流程图》,让幼儿知道衣服不能随便扔,一定要折叠好,且方便幼儿反复练习。放玩具的玩具筐和架子也贴上标记等,便于幼儿整理。第二,用音乐暗示,减少口头命令。在一日生活环节交替的时候,用音乐指令来培养幼儿做事的有序性。如到了散步时就播放《郊游》的音乐,到了游戏结束收玩具时,播放《加油干》的音乐等,幼儿听到相应歌曲,就知道做什么事情了。第三,让幼儿自主游戏,有效参与。由于过渡环节时间有限,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规则简单、幼儿可自由组合、随时开展而且可以重复和随时中断的便捷性游戏,以此替代幼儿的被动等待和过分散漫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