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周沛颖——2012070444

(2013-12-09 16:20:4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课程同步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

一、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刘义庆著作中,最著名的就是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

二、创作背景

自汉朝末年,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统一,中国社会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动荡时期。

魏晋南北朝,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个时期的特点,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二是政权更迭频繁,三是社会动乱。

“汉末魏晋六朝时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高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

“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混乱的过渡时期,但是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从人生的角度看,它是“人的觉醒” (李泽厚 《美的历程》)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寻觅,真正意义的人对社会压迫的反叛,应该说始于魏晋南北朝。 

三、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

记述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事,展示出当时士族名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志人小说的先驱和典范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鲁迅先生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筒瑰奇”。

(一)《世说新语》的艺术特征

u  《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

u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

u  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

u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焦点问题:

此文何以在简短的篇幅中塑造出传神的人物?

“魏晋风度”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答:《任诞》篇共收录54则。 任诞”为任性放纵之意。魏晋名士“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晋书·儒林传》),始于竹林七贤。

     本书所选篇为《痴竹为友》、 《雪夜访戴》、 《试为我一奏》。三篇采撷了王徽之生活的三个细节片段,生动地刻画出王徽之的清逸不俗之气。

 

四、 文本内涵解析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好竹:欣赏竹子、痴迷竹子,呼其为“君”

    —— 无物我界限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雪夜访戴:雪夜之美,触发访友之兴——兴之所至——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不刻意造作

   ——无功利色彩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赏笛:对音乐之美的欣赏,无关地位,无关名利——与桓伊之交,未交一言,心意相通——有情调之美

    “魏晋风度”——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

    魏晋风度的基本特征

    自然的发现——山水灵动之致

    情感的宣泄——内心涌动之情

    玄谈(清谈)——不谈国是,不言民生,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越名教而任自然

风华绝代而炫世

 五、文本风格分析

    1、简洁、生动之美

    2、选取生活中最具戏剧化的片段

    3、遗貌取神的人物塑造手法

六、思考与讨论

1、仔细品味这三个短故事,揣摩一下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参考答案:

         重人不重事。不是单纯地写事记人,而是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戏剧化、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片段,加以适当地渲染。

         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着墨不多,重在神似。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寥寥几笔,不求巨细无遗,只求传神写照,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气质。遗貌取神,意味深长,形成一种简澹、疏落而有意境、有余韵的美学风格。

2、《何氏语林》是明人何良俊仿《世说》所作之书,对比两书所选段落,看在情趣与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世说》玄虚空灵,《语林》政治功利色彩浓;《世说》言约旨远,《语林》摹写具体,有较强的故事性。

七、总结

《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途,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周祖谟

 

“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鲁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