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蚁”不小心遇见你
(2021-04-24 16:15:40)课程缘起:
一次滑滑梯游戏,孩子们脱下来的衣服放在旁边的草地上,游戏结束时,依诺拿着衣服叫起来:“快看,我的衣服上有只蚂蚁!”她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大家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有几只脚?” ……对于“蚂蚁”的话题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为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就产生了我们班的课程《“蚁”不小心遇见你》,进入愉快而好玩的蚂蚁课程之旅!
课程目标
认知目标:运用各种感官、借助绘本、图画等形式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能力目标:尝试用阅读、观察、记录、在成人协助下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索关于蚂蚁的分工和信息传递等知识。
情感目标:感受蚂蚁与人类的关系,激发探索兴趣,主动亲近小蚂蚁,关爱小蚂蚁的情感。
技能目标:通过玩搬垫子的游戏,体验合作的力量。
课程网络图
孩子们在遇见中幼儿对于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蚂蚁本身存在着许多可探究的价值,我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了关于蚂蚁的一些活动的。
通过摸索以及和班级老师的交流又生成了全新的网络图。
四、课程实施及评价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路径是通过直接感受、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我们全都来自于农村,孩子们对于蚂蚁都很熟悉,有了前期经验准备,我们以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逐步推进班本课程,主题实施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看一看、寻一寻、记一记的方式,由浅入深、纵向延伸,让课程真正成为幼儿主导的课程,让学习真正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今天我主要从寻一寻、引一引、点一点、画一画、做一做、动一动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先来看一段视频,就是从依诺的衣服开始的,一个孩子正好看到一只蚂蚁在搬运食物,孩子们都觉得特别的神奇,同时又让孩子们联想到这个蚂蚁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然后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网上查找资料,简要的了解蚂蚁喜欢吃什么?在哪里可以找到蚂蚁?蚂蚁住在哪?蚂蚁的的天敌是谁?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蚂蚁。第二天来园我们又拿着放大镜去小菜园、草地、沙池、滑滑梯、大树那找蚂蚁。
回到活动室,豪豪说:刚才我在草地上、小花那都找到小蚂蚁啦!
小宇说:滑滑梯旁边的小树那也有蚂蚁哦!
沁沁说:小菜园里也有好多好多的蚂蚁呢!
涵涵说:哪里都有蚂蚁,那蚂蚁到底喜欢吃什么啊?
找到蚂蚁了,那蚂蚁到底喜欢吃什么了?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猜测,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第一列让孩子们填写猜测结果,通过实验,再填写第二列的真实情况,通过第一次的猜测,发现甜甜的孩子们都认为蚂蚁会喜欢、酸酸的和咸咸的有的认为喜欢,有的认为不喜欢,辣辣的孩子们都认为蚂蚁不喜欢。
第二天,孩子们自发的带来了甜甜的糖果,酸酸的柠檬,辣辣的辣椒,咸咸的盐,等到晨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大树那,把吃的食物放到了地上,等餐后散步时,又抢着来到了大树那,发现一只也没有,姐姐说:我的鱼中午没有吃,看看小蚂蚁会不会喜欢呢?等到离园活动时,孩子们有争先恐后的来到了大树那,发现鱼和糖的周围有好多的蚂蚁,孩子们可激动了,等到第二天一早来到幼儿园,我一进教室,豪豪就尖叫着和我说:“樊老师,樊老师,快点去看看,小蚂蚁把食物都搬走了”
孩子们不由分说的拉着我再次来到大树那,发现咸咸的鱼和甜甜的糖都没有了,只有酸酸的柠檬和辣辣的辣椒还是丝毫未动。
孩子们都禁不住的佩服小蚂蚁真是太厉害了,沁沁说:我们来画画小蚂蚁吧,于是我找来了颜料,让孩子们用手指点印小蚂蚁,孩子们在点印的过程中了解到小蚂蚁有6条腿、2只触角、圆圆的头,鼓鼓的胸和腹。孩子们的作品虽然很稚嫩,但都能大胆的完成小蚂蚁。
那蚂蚁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啊?通过图片的欣赏,孩子们尝试了蚂蚁王国的创作。
蚂蚁可以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吗?我们的小潘总在那问我,当然可以啊,孩子们不由分说的拿来了橡皮泥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早晨晨间活动的音乐到了,孩子们都来到了多功能室搬运游戏材料,豪豪和耀耀说,瞧,我们和小蚂蚁一样厉害,浩浩和航航说我们还能像小蚂蚁一样背着走呢。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和浩浩老师在那比谁的力气大,这么多的孩子一下子围了过来,就连大力气的浩浩老师都有点兜不住了。
最后来谈谈课程评价: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班本课程的实施,让孩子们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新经验,从而在有意义而有意思的活动中实现新经验的建构。同时我也学到领悟到很多(完成了“蚁”不小心遇见你的随笔),中一班蚂蚁探秘之旅还在继续,孩子们还将继续发现!让我们一起期待吧!